张跃:从绿到金
本报评论员:谌霄贤
谌霄贤 2009年的春天,低碳达人王石发现了一本新书《从绿到金》,随想连篇,并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好友——远大空调总裁张跃。 张跃如获至宝,在半年后的美国之行中,专程来到耶鲁大学,找到该书的作者,商业与环境中心主任丹尼尔.埃斯蒂教授,两人相谈甚欢。张跃邀请埃斯蒂在一年后到中国参观上海世博会,因为在那里,远大空调作为唯一一家民营企业,位于世博顶级合作伙伴之列,并拥有自己的独立场馆。 远大是中国最早进入环保领域的企业之一,但种种因素,让这家企业在十年前即在市场上遇到旷日持久的阻力。商人张跃,当然不希望自己仅仅是道德理想的追随者,但仍希望以他理想的方式,完成一条前所未有的企业公民之路。 一 这是一幢灰色的6层小楼,楼房前用白色薄膜达了座斜金字塔。灰配搭白,是中国古代仕商文人最偏爱的颜色,因为他们是所有自然的总和。 远大馆从2010年3月6日清晨开始施工,用了不到36个小时,就完成了主体建设。其结构组件和工人,都来自远大总部湖南长沙。 当然,张跃邀请人们来参观的原因,不仅仅是要炫耀远大的工作效率,而是关乎这幢楼的环保指标。9度抗震设计、6倍节材、5倍节能、20倍空气净化、仅产生1%的建筑垃圾,他们被醒目地标注在小楼的外立面上。 在通向这幢楼的白色金字塔内,有一个浦西最为热门的项目,地震体验区。那是一个灰色、方方正正的小房子,在里面,人们可以体验到房子开始由轻至重地摇晃,在达到7.1级和8级地震后,屏幕上会出现玉树和汶川地震的字样。通过这样的体验为远大馆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雅俗共赏,足见这位商人的精明。 5月21日的下午,埃蒂斯来到远大馆二楼的时候,张跃的商人朋友们已经在狭长的大厅里等待多时了。这些人包括房地产商、清洁技术企业主还有环保人士。这是一个专门为埃蒂斯准备的演讲和论坛,这位教授给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许多,在环保方面给出了卓有成效的建议,并在他的书中,解剖了BP、丰田、GE等公司从绿到金的案例。 在座的老板、记者和环保者不断地向埃蒂斯抛出问题,张跃同样站起来像学生那样提问:请问教授,要做一个节能的企业,应该遵循怎样的顺序?有意思的是,在他身后的墙上,是一张以林立着烟囱的工厂为背景的图片,上面写着"发展之路"。 远大的员工以很自豪的语气对我说,"我们总裁"是一个有浪漫主义情结的领导,他曾喜欢上一本名叫《生活在环境中》的书,自掏腰包90万元去翻译和印刷,然后送给自己的朋友,当然大部分是官员和商人。 会场中的张跃十分活跃,时站时坐,精神饱满,他会突然想起帮埃蒂斯把电脑摆到面前,又会像摄影记者那样为拍摄埃蒂斯演讲的照片寻找角度绝佳的位置。全然不像那个曾被描述成保守、刻板、严厉的独裁者。 二 独裁的形象,最初来自人们对远大城的主人一些片段的拼凑。 在湖南长沙郊区,美术教师出身的张跃为自己的公司建设了一座绿茵围绕的欧式建筑群。那里有复制的金字塔,43位不同国籍的伟人铜像,还有停机坪,漂亮的会所。 在这城里,张跃是当然的主人,他不接收跳槽又返回的员工,反对同事间的婚姻,甚至规定员工刷牙的次数,每次刷牙时间不低于三分钟。在他近乎偏执的制度设计下,远大城和它的文化都显示出极度的整洁和秩序。而制度之外,张跃却以一城之主的角色,事必躬亲,直到把它变成新的条款,加到公司的规范中去。 一种带有强烈家族企业气息,更是反映在远大这家公司的日程运营中。张跃兄弟共同创建远大公司(它并不是一家节能建筑商),从1992年开始生产非电空调,直到现在仍然以此为主业,并在上世纪末让前者成为了中国最有钱的商人之一。 人们所熟知的空调,用电能压缩如氟里昂等制冷剂,当制冷剂扩散时会带走周围空气的热量。而非电空调所使用的是天然气 (或者是其他形式的热源)来加热诸如溴化锂的特殊液体,当加热溶液所产生的蒸汽冷凝下来,就可以使周围的东西冷却下来。 与普通空调比较,远大的产品总是能在产生同样的制冷效果时损耗极少的电能,其能源来源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对非电空调的常年耕耘,使得远大成为该领域全球范围内的佼佼者。1997年的销售量就达到了20个亿。 这是在远大在“不贷款、不上市、不合资、不留尾款”的原则下取得的。度过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电荒期后,来自远大内外的人,曾规劝张跃打破陈规,抓住做大做强的机遇,但张跃拒绝了。 “他们不理解我,”张跃后来对人说。他的固执让远大在此后近十年的销售收入的增长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虽然产品和技术上,公司仍然保持了持续的更新和领先。 不温不火的市场开拓,在外人看来,张跃的企业已经陷入了长不大的怪圈。张跃却不以为然。在他眼中,变大已经不是他的公司所追求的内容了。从1996年至今,远大一直是全球销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非电空调制造企业。它的产品占领了60个国家的市场,北美市场有超过45%的非电空调为远大制造,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他在1997年就拥有了私人飞机以方便商务旅行,当然,这些飞机已经变成了公司的"集体"交通工具,也变成了他的低碳宣言。 三 张跃承认远大近年的市场开拓不尽如人意,而主要原因是“很多楼宇的业主和设备工程师,对非电空调还不太了解。”此间,他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向人们传播远大的低碳理念,这些工作也帮助他获得了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建筑及建造促进会副主席的头衔。更重要的是,张跃开始为远大设计了更宏大的规划,虽然这个规划一直没有被正式宣布。 直到2009年8月,一座面积为540平方米的3层楼房,在远大城拔地而起。没有挖掘机、搅拌机和扬尘,如同搭积木一般,工人用特制钢材、墙体泡沫板、棺材和其他配件,在一天时间中完成了楼宇的组装和封顶。人们才知道,张跃在做什么。 2010年3月,张跃用同样的方式,在世博园里复制了一幢更高更大的楼房。但远大仍然没有明确表示这次世博秀也是他们的方向,只是用一句标语暗示了他们在绿色领域的雄心:寻找70亿人的发展方向。 张跃他一开始就确定了自己的产品的环保特征,但这却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太大的发展。践行"从绿到金"的顺序是不是正确,或许是张跃向教授提出前述问题的原因。埃蒂斯的回答是,一要控制环保的风险,二是去节能减排,三是帮助客户解决环保问题。实际上,教授在书中提醒企业管理者,不要假设对公司有意义的事情一定也对客户有价值,别指望环保产品就能卖高价钱,仅仅靠环保特征来卖产品会引起麻烦。 这些年来,远大的空调产品一直被认为是最适宜于公共场所和大型建筑中,但在更为辽阔的普通家用市场中,其技术原理似乎并无用武之地。如果切入建筑领域,问题似乎就迎刃而解。 其实早在2009年6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湖南期间,张跃向总理递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国家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有人反问道,如果节能建筑普及了,空调岂不要作古?但张跃的回答仍让人摸不着头脑,“消灭空调才好呢,如果生存的环境没了,发展有什么用?” 尽管如此,商人张跃自然不希望自己的企业消亡。当埃蒂斯介绍那些初衷可能并非仅仅为节能减排的国际巨头,最终因为减排而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时候,张跃笑了,同样把这些故事,在世博的舞台上,与他人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