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谁说深圳没文化
本报评论员:吴娓婷 吴丽娟

  吴娓婷 吴丽娟
  对比起其周边城市,年轻的深圳没有广州古老的文化传统,也缺乏像香港一样发达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长期以来,这座城市以其蓬勃的工业制造业闻名,获得了丰硕的物质成果。现在,深圳的管理者希望为这些产业插上文化的翅膀,以设计创意拉动经济,以原有的经济基础孵化文化产业。
  凤凰卫视《纵横中国》策划人、文化学者胡野秋指出,深圳从最初所谓的“文化沙漠”到后来的文化立市有一个过程,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说深圳没有文化,只是会说它的文化形态和其他地方的不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耿旭甚至乐观地认为,深圳这座30年间成长起来的崭新城市,以新兴产业为背景,将发展出崭新的、引领未来的文化。
一个市民的文化体验
  陈静很反感别人批评深圳“没文化”。
  她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25岁,任职于一家外资银行。深圳的公共文化平台一直让她引以为傲。
  中学的时候,陈静几乎每周都和几个好友到荔枝公园附近的老图书馆做作业。“环境特别幽静,有柳树又有湖。桌子还是露天的,可以享受阳光微风。”陈静回忆道。
  后来,由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先生主持设计,深圳市修筑了新图书馆和音乐厅,两者构成了深圳文化中心。寓意文化森林的图书馆正门“银树”和音乐厅正门“黄金树”象征中心区文化城的“城门”。图书馆南侧的三栋黑色放射性建筑状若三本翻开的图书,而东面的水幕和三维玻璃曲面则犹如一把竖琴。
  更重要的是图书馆的内部,宽敞、明亮、洁净,藏书众多。
  陈静说她简直迷上了新图书馆的氛围,“要职业考试的时候到那里复习,不用考试的时候也到那里发呆。”陈静笑言。
  陈静先后在深大附中、深圳市高级中学就读,高考考入深圳大学。她认为,深圳的学校跟其他地方的最大不同,在于注重课外活动。
  在深圳音乐厅,陈静欣赏过台湾歌手林宥嘉的演唱会,也和妈妈免费听过多场公益演奏会。
  名为“美丽星期天”的公益演奏会是深圳音乐厅的一大特色,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深圳音乐厅等单位共同承办。今年3月,新一期的“美丽星期天”经过调整后再次出台。据了解,在节目上会更加侧重主题性、系列性及高品质。每月一次的“管风琴音乐会”将以不同时期及国家的作品为主题作介绍,每月一次的“音乐大讲堂”里,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会向观众传授如何欣赏交响乐。
  陈静说她没想过公益演奏会能办得这么好,既为来自深圳艺术学校的孩子提供了演练的平台,也让观众得到了很大的欣赏空间。
  “在深圳,文化体验的选择很多,怎么能说我们没有文化的滋养呢?”陈静说。
文化立市的梦想
  诗人北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深圳类似香港,文化存在沙漠化现象。对于深圳到底有没文化,有怎样的文化,说法不一而足。
  2008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其余5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全球设计之都有柏林、蒙特利尔、布宜诺斯艾利斯、名古屋和神户。深圳是这些城市中最年轻的。
  在一些策展人心目中,“因为深圳年轻,所以有意识地打造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因为深圳年轻,所以包容性强,可以尝试更多样的实验;但也因为深圳年轻,它发展文化产业还需要戒除浮躁。”
  胡野秋介绍:“过去深圳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叫经济轴心时代。经过20多年深圳逐渐把经济建立起来,这个城市在国内迅速成为一线的大城市,收获了物质上的丰厚成果。”
  “当发现它的经济力量负增长,深圳的文化轴心时代必然要到来。”胡野秋说。
  当前,深圳文博会、创意十二月、城市双年展等活动已成为这个城市的品牌,开展得有声有色。制造业、科技呼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以展示更强的生命力。
  “这一系列给深圳带来了新的契机。”胡野秋评价。其表示,当前深圳需要思考的是,未来后30年应该以什么立足。“如果以经济立足,光深圳的GDP在国内不算什么……但是深圳创造的经济发展模式非常有价值。”
  “深圳历史文化非常薄弱,不可能以传统文化立足。依托于深圳的经济地位,深圳要以产业为突破。”胡野秋说。
  深圳市一家策展机构的人士对此表示同意。该人士认为:“设计之都概念的提出,与深圳的发展路径吻合。长期以来,深圳以工业制造业为主要产业,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本身就能孵化出创意和文化。”
  事实上,“设计之都”为现有经济结构转型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从2003年深圳确立 “文化立市”战略起,近年来,其文化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作为第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60.05亿元,占全市GDP的6.8%。
  2008年,深圳提出在未来5至10年内,文化产业比重达到10%,与创意产业大国英国相当。这一目标的提出,意味着“设计”将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拉动力量。
  今日的深圳,以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游戏设计、软件设计为代表的设计产业进入了较快发展的阶段。
  上述策展机构内部人士进一步认为,“除了企业生产所需,这个城市的城市规划、公园等等都对设计有巨大需求,能为设计单位及个人提供足够大的平台。”他表示,由于毗邻香港,吸引了众多香港设计企业到深圳开设分公司,提升了本地设计单位的水平,也为这些机构带来了新思路。
  深圳提出,到2020年将打造成为亚洲领先、全球知名的文化产业先锋城市,全面进入创意经济时代。
盲人摸象
  困难还有很多。
  一家深圳市手机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向本报介绍,其企业原本设有专门的部门从事研发,“无奈深圳的山寨制造业实在太强大,在这个急功近利的行业里投钱做研发,做不下去。”该负责人说。相比之下,他看好上海的研发产业,“上海的高校、聚集的研发企业,都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该负责人于去年撤销了研发部门,企业又恢复了简单的来料、制造、出售,这样一个快速回本的链条上。他有点失望:“这个城市暂时不太适合创意的存在。”
  这一点从文博会上似乎也能反映出来。一名观察人士表示,他在文博会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与文化相关的器具,而没有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作品。
  文化产业要做成功本身也有难度。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深圳文化产业的领跑者,它提出科技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用“创、研、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来保证其利润的多元。2009年,华强获发行许可证动画产量占深圳市动画发行总量71.5%,排名全国第六、广东第一。
  华强集团高级副总裁丁亮介绍,“要想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要对中国文化做理性、探索性的思考。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海豚、金鱼、海马这些动物,我们要怎么体现在作品当中。又比如孙悟空的一个筋斗翻了十万八千里,这个如何转化成牛顿力学?不思考这些就没办法在作品中呈现。还有,我们需要怎样的孙悟空、唐僧?他们的形象要有别于传统,但也要受到观众的喜爱。”
  所谓创意,需要沉淀下来才能做出来。而一位在华侨城LOFT创意文化园内办公的设计机构人士认为,“在深圳,来来去去的人很多,甚至大师级别的也不少,就是没有沉淀下来的创作人。”
  创意文化园以前是华侨城东部工业区的厂房,占地约4万平方米。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厂房被遗弃。从2003年7月起,华侨城启动了东部工业区整体改建计划——OCT-LOFT方案,旨在保留工业时代印记的同时,令其变身为一个文化和潮流的集中地。在业内,创意文化园被誉为与北京798等齐名的地方。
  然而,创意文化园在刚开业时频繁举办各种艺术展,现在举办的场次则明显减少。原本都用作展览的场地,不少已转租出去,作为餐厅、书店。相关经营者介绍,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一定的客流量。
  “不少人将深圳作为展示的平台,所以这里还是会有展览,有时候规格还不低。但是深圳现在还需要思考,为什么没有能代表深圳的艺术创作者?或者说,还没有产生以深圳为其创作原地、创作灵感的艺术家?氛围的培养,还需要很长时间。”上述设计机构人士说。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谁说深圳没文化
  本文所版面
【第 14 版:专题】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