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地方政府囤地 建设用地“饥渴症”西移
本报评论员:宋尧

  宋尧
  “我们跟政府的合同已经敲定了,现在就等着项目用地的审批下来。”8月6日,在京的宁夏商人吕小彬号称即将向家乡投资一个规模在3亿左右的项目,而当天正值“宁夏·北京经贸合作推介会”召开,宁夏代表团带走了价值33亿元的投资合同。
  不仅是宁夏,借助着西部大开发的概念,位处西北的许多城市都纷纷加快了投资开发建设的节奏。兰州,另一座西部的省会城市,也刚刚计划要建设一个10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
  不过,与开发投资热情相伴随的却是西部土地资源的急剧紧张。
  “建设用地紧张过去更多发生在东部地区,西部省份甚至一度成为东部省份购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目的地,但近两年,建设用地紧张已经是全国性的现象。”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告诉本报。
饥渴的西部
  “去年我们一共得到了5460公顷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但照样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宁夏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主任叶军对本报表示。但这一指标数字已经达到了宁夏近年来新增建设用地数的新高,相比2008年,增长了27%。
  更多的用地需求,来自于基础建设的投资以及城市工业带的发展。在宁夏自治区今年公布的土地供应计划当中,住房建设用地只有1787.4687公顷。其余3000余公顷的建设用地,则被分配给了工业及基础建设用地。
  以银川为例,这个已建成面积达到了107平方公里的省会城市周边已经为产业的发展配套设立了八个工业园区,规划的总占地面积达到了21万亩。宁夏·北京经贸合作推介会中投资于银川的项目,也均位于这些工业园区中。尽管这些工业园区还有着9.5万亩的未被利用土地,但“建设用地紧张”却依旧被写入银川市国土资源局的文件中。
  “如果拿10年前的规划文件来看,现在对建设用地的需求简直不敢想象。”白国雄,宁夏恒正不动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10多年前他还是宁夏省国土资源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在那个年代,银川的市区面积也就40多平方公里。
  而在西北部另一个大都市兰州,建设用地的急迫性似乎要更为严峻。8月3日,兰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决议,兰州新城的选址定在西北部的秦王川。
  根据参与了秦王川新城规划的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伟的介绍,兰州市的发展已经到了不得不外迁的地步。“依河靠山,被困在一个狭长的河谷中。”李伟这样概括兰州城区的现状,而城区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的发展,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已经使兰州空气质量急剧下降,“不往外搬是不可能了。”
  但这一搬,便是10年里对100平方公里土地的重新整理,“肯定要占用大批的建设用地指标。”
  对建设用地的渴求并不仅限于银川、兰州这样的区域大都市,在宁夏,小到县区,都在尽力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
  红寺堡,一个隶属宁夏吴忠市的县级区,2009年才刚刚挂牌成立的一个移民新城,人口不过20多万。而建设用地也成为盘亘在当地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前的一道难题。“我们的一个新区建设需要3000多亩土地,但省厅只给我们批复1000多亩的指标,没办法,我们只能拆散了逐年申报。”红寺堡区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马汉宝这样向本报表示。
  “西部地区1997年土地利用规划做得非常保守,没有考虑到这几年经济会发展这么快。”白国雄称,而这种状况直到(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2009年得到通过后才得以改善,而这也是西部地区得以轻装上阵,建设用地需求大幅上涨的一个原因。
变通手段
  “每年各地建设用地上报数都是‘虚高’的。”针对西部各省建设用地告急的情况,一位国土资源系统的专家告诉本报,由于许多用地项目的实施需要很多年,但在预测用地规模时,市县级政府往往采取整体上报,就高不就低的策略。这点在西部省区表现更为明显。
  “这些也是地方政府没办法的事情。”李伟称,如果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用地审批制度走,一些项目可能要错过很好的投资机会。
  一位中部地区地级市的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曾向本报表示,在当地按照严格的项目审批程序,一块土地完成最后的用地审批可能要耗时一年半到三年的时间不等。市场的机遇往往就在其中错过。正因为如此,许多地方往往采取提前储备,先期开发的取巧办法,而国土资源部也会“适度灵活”。
  但走在银川市的街头,或者驱车于宁夏的四野,你也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建设用地奇缺的省份。在市区内,基本没有太多的高层建筑,在城郊,大面积的土地上道路管网一应俱全,唯独缺的是一个热闹的工地。
  而在对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的总结中,宁夏也在(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承认存在着人均用地指标偏大,土地浪费严重等问题。
  2009年底公开的规划文件中显示,(宁夏)全区城镇用地面积22029公顷,人均用地达156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120平方米的标准。
  事实上,为了对付地方虚报用地需求的策略,国土资源部在2006年也曾专门出台文件应对,规定每年新批的建设用地指标如果没有得到完全利用,则将在下一年度的指标审批中扣除。但这一希望遏制各地虚报建设用地需求的政策却很难收到实际效果。
  “这几年部里查的越来越严。”马汉宝称,而他们的应对则是,尽可能快地落实项目,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很多时候,用地审批是被卡在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上,我们为了加速,一般会动员用地企业自己先垫付这笔资金。”马汉宝称,在西部,政府财政紧张是遏制他们更多储备土地的原因,而类似这样的变通手段几乎是各个市县通用的。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地方政府囤地 建设用地“饥渴症”西移
  本文所版面
【第 07 版:经济】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