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尸要价”饱受真伪争议新闻回顾
一张连日来饱受真伪争议的照片《挟尸要价》于8月23日,被中国新闻摄影奖评委会最终认定是真实的。
8月18日,照片《挟尸要价》以全票获得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最佳新闻照片奖。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3名大学生因救落水儿童遇难,照片记录的是整个挟尸要价过程的一部分。■ 点评
《挟尸要价》的获奖,正是因为它残酷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围绕着这张新闻图片的种种争议,更使我们对新闻真实性本身产生质疑。媒体肩负着公众对真相的期待,媒体的操守是社会道德的底线。我们期待着高质量的媒体作品,我们更期待着能够还原事实真相,使新闻的纯粹不被玷污。
人才争夺战 京沪先开打新闻回顾
上海政府日前公布 《上海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列举了11项申办条件,用人单位引进符合相关一项条件、在沪工作稳定的人才,且专业(业绩)与岗位相符,就可以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试行期为两年。此《纲要》是对照半个月前北京出台的类似方案。■ 点评
户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城市发展的瓶颈。既有必要给予在城市生活的民众以货真价实的 “市民待遇”,又需要面对中国城市本身过度建设膨胀与配套制度薄弱的矛盾。给予实际上已经成为城市 “常住人口”合理的身份,可以说是一种进步。然而更应该看到,从此项“纲要”来看,户籍对于很多“漂”在城市的居民来说,依然是一种高门槛的 “准入资格”,而真正需要解决的农民工进城问题仍然远未涉及。
京藏高速公路大堵车
持续11天后疏通新闻回顾
京藏高速公路因北京段施工和大货车涌向北京而引发的大堵车,8月25日已经疏通。大堵车始于8月14日。堵在高速路上的几乎都是大货车,其他车辆大多选择了绕行,期间,有些司机被困在车阵中长达五天。情况最严重时,车行一天不到一公里。■ 点评
高速路分段收费以及多头管理模式,是造成大堵车的罪魁祸首,原本的便利举措,反而成为相关部门获得利益的杠杆,成为各区域之间交流的屏障。
申遗价码昂贵 中国再掀热议新闻回顾
随着中国“丹霞地貌”入选联合国世界遗产的十几亿元人民币昂贵价码被媒体广泛报道,中国最近再次掀起对“申遗热”的检讨。丹霞地貌成为中国境内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的各类世界遗产增至40处。■ 点评
“申遗”这一原本为了保存自然及人文景观的方式,正日益成为各地争相抢夺的“唐僧肉”。按世遗公约规定的责任,主要是保存和保护,除此之外是“适当的展出”,前提是尽量保持其完整性和原创性。而地方政府 “申遗”的主要目的则是尽可能的透支自然和人文景观本身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