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不是挡箭牌
我们习惯于对坏事情持有乐观的心态。坏蛋总是一小撮、极少数,坏事件总是极个别,小概率。坏与好是一个手指头与九个手指头的比例。此次河南双汇 “瘦肉精”事件也是如此。官方的结论是,河南这次发生的“瘦肉精”案件是个别县市的少数人明知禁用仍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引起的,属于个案。结论自然有数据支撑,河南全省此次共抽检存栏生猪31万头,确认“瘦肉精”阳性生猪134头,检出率为0.04%。 几天之内,抽检几十万头生猪,效率之高,令人惊叹,地方政府的报告称,共调动了21万人次进行拉网式排查抽检。且不论这次抽查的数据是否确实,仅仅“个案说”的逻辑就难以让人信服。作为“七五”重点课题,“瘦肉精”经历了从大力提倡到全面禁止的历史过程。从2002年明令禁止使用到现在,“瘦肉精”一直是中国人食品安全的一大威胁,用“个案”来解释似有推卸政府监管责任之嫌。 更何况按照如此逻辑,那么三聚氰胺奶粉也是个案,个别利欲熏心的奶农和个别无良奶企才是始作俑者;还有那些被喂激素的水产品、含有大量农药残留的蔬菜、被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毛血旺食材、地沟油等等,都是个案,我们的食品安全的基本面是好的,仅仅存在一些小的遗憾。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中国人总觉得自己的餐桌上危机重重呢?今年初,《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就显示,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其中有15.6%的人表示“特别没有安全感”。 “瘦肉精”以及三聚氰胺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我们很难将责任推给某个具体的人或者某种生物。此次“瘦肉精”事件中,猪显然是无辜的,如果其他环节都无漏洞,就是有心添加 “瘦肉精”的养猪户也最终卖不出自己的产品。可以说,“瘦肉精”事件显然是养猪户、流通环节、猪肉产品加工企业乃至政府监管部门有意或者无意的“合谋”,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配合,那些不安全的猪肉都难以进入民众的胃。 我们无疑想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寻找到解决之道,比如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比如有市场自发组织的维权机构以及足以令不法厂商倾家荡产的集体诉讼机制等等,但是这些东西建立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心态,政府、企业、养殖户等等都要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而不是互相推卸责任,用个案来当挡箭牌。一句话,要有自省和自责精神。正如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提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连称惭愧,“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很不好意思,这件事情我们很不好意思。” “坏了的猪肉,被搓上苏打粉去除酸臭味;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铲进香肠搅拌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工人们在肉上走来走去,随地吐痰,播下成亿的肺结核细菌……”这是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在《屠场》中描述的100年前美国食品厂的现状。据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读到这些段落时,大叫一声,跳了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到窗外。 而正是这本书,让美国政府下决心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罗斯福并没有将此事当做个案,而是如此表示:“……如果这个问题不得到有效解决,民众就会逐渐失去对政府的信任,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将会随之出现……”政府成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雏形,美国参议院又以63票对4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纯净食品和药品法》。这些措施的结果是,今天的美国食品市场,再也见不到 《屠场》中描绘的场景。虽然偶尔也会出现 “黑心食品”个案,但一旦被揭露出来,再大的企业都将破产,肇事者往往身败名裂。 我们也希望,在一系列个案的催化下,我们的餐桌周围也逐渐竖起一道道保护的屏障,而不是“个案”满天,我们却原地踏步,连“不好意思”这句话都不屑说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