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重建民生带动市场空间
本报评论员:王芳

  阿拉伯信息交流中心主任穆斯塔法:
王芳
  面对中东地区局势长期动荡的可能,中国企业蒙受的损失以及如何调整对阿经贸战略成为关注焦点。8月23日,被中国朋友称呼为“老穆”的穆斯塔法·萨法日尼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阿拉伯地区的动荡对中阿的经贸影响机遇大于挑战。
  作为巴勒斯坦国前驻华大使、阿拉伯信息交流中心主任,穆斯塔法·萨法日尼称,利比亚、埃及,在任何发生政局动荡的国家,那里的中国企业起初一定会遭受损失。但从长远看,中国有责任推动阿拉伯国家稳定下来投入重建,这也是中国企业的机遇。
  刚刚从宁夏参加完中阿经贸论坛研讨会,穆斯塔法了解到更多大使以及企业家的建议,穆斯塔法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在农业、清真食品、能源等方面与阿拉伯国家加强合作。而这其中,中国的中小企业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搞经贸、不搞政治”
  位于北京朝阳区建国路78号桥艺术中心二层的阿拉伯信息交流中心,原先由阿拉伯大使委员会提议成立,时值穆斯塔法离任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遂在大使委员会的支持下,于三年前以其个人名义落成,致力于中阿民间经济贸易文化交往,“不搞政治”,穆斯塔法说,“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这里已经成为了中非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有效平台。”
  穆斯塔法强调“有效”二字,原因是阿拉伯信息交流中心在这两三年间取得了实在的成果。他说,“比如考察,我们不是去旅游,而是与对方有关部门事先进行针对性的沟通。”
  穆斯塔法已经在中国生活了42年,自认与别的大使相比首先具有语言上的优势,1991年,穆斯塔法获得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获得此学位的外国留学生。此外,他认为自己来自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给予阿拉伯的支持和帮助,以及中国的态度和立场,都非常了解,因此能够对推动中阿关系发挥作用。
  穆斯塔法现在担任中非投资与发展委员会执行理事及驻华代表,该组织总部位于埃及,隶属于亚非人民团结组织。穆斯塔法现在还担任中阿经贸论坛的特约顾问。他认为,通过从去年到现在各方所做的努力,阿拉伯国家应与中国加强在很多方面的合作,诸如农业、清真食品、能源,而不仅仅是石油和化工。
  中小企业后市
  提起中国企业在阿拉伯的发展,穆斯塔法首先想到的是“华为”。当他还任职于大使委员会时,华为曾多次与他接洽,他还记得当时华为刚刚在深圳成立总部。双方经过多次考察,有效地推动了华为在阿拉伯市场的开拓。“一开始是在也门,后来发展到整个阿拉伯市场。”穆斯塔法对此很自豪。
  他称,中国的很多大企业,已经与阿拉伯市场建立了紧密联系。目前,中国从阿拉伯进口的石油量已经占到中国进口总量的50%-55%,双方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合作已经非常突出。而他本人更加感兴趣的是,现在阿拉伯国家需要的很多小项目有些不能吸引中国大企业的积极性,但这正应该是中小企业的时机。
  在阿拉伯世界,人们知道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们并不知道这个变化有多大,中国现在到底变成什么样子。穆斯塔法说,人们只能从CNN、路透社这些西方媒体眼中看中国。而另一边,在中国民间,很多企业对阿拉伯国家的了解知之甚少,他们对阿拉伯存在偏见。穆斯塔法说,“我接到过一些中国企业的电话,他们希望把有瑕疵的、被美国退回的产品转销阿拉伯。”
  他说,双方欠缺相互了解,中国应该让阿拉伯看到质量更好的“中国制造”,同时也不该把阿拉伯看作一个低端市场。穆斯塔法不断强调,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只有一两亿美元,2009年,双边贸易额已达到1500亿美元。
  重建的需求
  阿拉伯国家可能长期动荡,中国如何调整对阿经贸战略正被推向风口浪尖。单单利比亚连续多月的战乱,已经造成包括13家国企在内的75家中国企业几百亿美元的直接损失;50多个项目、近4万人就业突然中断。
  对这些数字穆斯塔法记得很清楚。最近他听到身边很多人士担心阿拉伯地区动荡会影响中阿双方经贸关系。穆斯塔法说,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利比亚、埃及,在任何发生动荡的国家,在那里的中国企业起初一定会遭受损失。但从长远看,重建民生必然伴随着阿拉伯世界持续的经济复苏,激发更大的经济增长潜力,进而给中国等国家提供更广阔的经贸合作空间。阿拉伯国家的经济结构普遍单一且相似,抗风险能力较差,主要是依靠石油或旅游。再次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工业化、信息化程度非常低。
  穆斯塔法说,以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国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石油,但伊拉克从稳定下来到现在,可以看到,中国在伊拉克落实的项目其实比美国还要多。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重建民生带动市场空间
  本文所版面
【第 08 版: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