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印度贫民窟
本报评论员:张斌
张斌 坦率地说,这里的居所大多数不能称之为房子,那是暗天无日的窝棚,人均居住面积只有两三个平方米;好一点的从正前方看是个小店面,经营着各种营生。我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也许在店面的后边。 苍蝇乱飞,老鼠乱窜,各种传染病频发。我看到无数打工者(很多是童工和低种姓者),他们把各种各样的废塑料、废电脑、废瓶子、废罐头、废纸箱一一分拣,重新处理。这些人没有手套、口罩等最起码的劳动保护,连焚化废锡铁皮的炉前工也不戴口罩和眼镜。 随行的Ravi Sathe告诉我说:“孟买生活在这样贫民窟里的人大概是一半一半。”查到的另一个官方数字是,印度最大城市孟买1600万城市居民中有超过62%的“贫民窟”居民。 在崛起的印度,孟买堪称“中国的上海”,汪洋般的陋宅何以形成?政府为何就允许这样的“家丑外扬”? 这与印度的城市化和土地政策相关。 印度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Chirag Savia介绍:在印度,法律规定人们享有完全的迁徙自由权。在国土范围内,无论你出生在哪里,都可以迁徙到任何地方生活。而印度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印度公民在无主的土地上居住10年,脚下的这块土地就会划归居住者所有。 “像孟买这样的大城市,只有30%多的土地属于政府,”顾问公司 Citigate Dewe Rogerson的Ravi Sathe介绍说:“中小型城市大概只有20%。” 1967年开始,印度的农民,尤其是孟买等大城市周围的农民开始到城市寻找工作和生存机会。许多不属于私人仅属于国家的土地,都成了穷人们争先占领的“风水宝地”,贫民窟随之成型。资料显示,随着印度迅猛地城市化,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大城市。截至2011年,印度共有9000多万人口聚集在贫民窟,与20年前相比人口翻了一番。 各个联邦政府为了在竞选中得到这些人的选票,也常常许诺保障这些人的利益。每个城市都出奇招许诺贫民以福利,最常见的就是给这些居民补贴水电费。 随着土地价格的迅速上扬,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生活在贫民窟的这些人,他们是真的穷,可如果有人买他们的土地,他们又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穷。Ravi Sathe说:“一个社区内,如果70%至80%的居民同意拆迁,那么这块儿土地就可以卖给政府或者私人。” 但现在很多人还不愿意做这种改变,第一,孟买的基础建设和公共交通还很差,如果搬到很远的地方去,这些人宁愿在市区离工作地点近一些;另一方面,经营小店面的居民更不愿意搬,因为拆迁意味着丢掉工作。“所以想要来孟买投资房地产的人们,如何得到土地是最大的问题。”Ravi Sathe说。 从Chirag Savia口中得知,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大概是50%,但这是在自己有地或者几年前已经买地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自己的土地,利润可能在30%左右,或者更少一些。 政府的“不作为”也许是这个城市一半面积像垃圾场的另一个原因,1995年印度政府曾制定了一个计划,五年内要改造孟买90万户贫民窟“住房”,但到2010年真正完成的数量少得可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