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一家两户”的高考
本报评论员:谢良兵
  谢良兵
  “6月底就要分班了,你看孩子成绩那么好,真是很难抉择。”张建党拿着一张红色的表扬榜给记者看,这是孩子上高一以来第三次大考的成绩。在这张表扬榜上,他儿子张图的名字出现了三次,分别是班级第一、年级第五和化学单科第一。
  张图就读的学校是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这是北京一所排名很靠前的重点中学,一本(重点大学)上线率90%以上,26%的学生能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两所中国顶级高校。但这已经不是这所中学的目标了,他们的下一步是考国际名校的比率。
  张建党要给孩子做的抉择,就是6月底分班时是去读国际班还是读普通的高考班。这所中学的国际班是直接奔着出国留学去的,不参加中国的高考。根据以往的考试情况,国际班的学生上美国排名前五十名校的比率也非常高。“按我们家孩子现在的成绩,要是读国际班,申请个斯坦福大学这样的名校问题不会太大。”张建党说。但去美国读书,申请奖学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自费的话,一年的费用在5.5万美元(折合30多万元人民币)。显然,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问题还在于,这是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张图是张建党和前妻生的孩子。两人又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如果出国留学,对于孩子的高额教育费用,需要两个新家庭的协商。“出多了出少了,于情于理都不是很合适,毕竟双方都不富裕。”张建党说。
  如果选择普通的高考班,难题也来了。张图虽然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并从幼儿园开始至今一直在北京接受教育,但他的户口随张建党在安徽老家。根据现有的高考政策,张图将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张建党于1995年“下海”闯北京。先打工,再做生意,逐渐立住了脚。那一年,还在北京大学读博士的妻子怀孕,生下了儿子。在读博士生的户口是北京市集体户口,不能接收孩子落户,张图的户口最终落在了父亲安徽老家的名下。
  后来,前妻到了美国工作,两人离婚,儿子留在了张建党的身边。2004年,张建党再婚,对方是北京户口,但因对方有一女儿,按照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张图的户口也不能落户北京。这就产生了一个家庭两个孩子户口不同的情况。
  现有的一些政策总是充满了黑色幽默。尽管张图是外地户口,但因为有了一个北京户口的“新妈”,他便属于政策照顾的九种人群之一,可以和北京户口的孩子一样在北京读高中,并享有“学籍”,只是这个政策并没有延续性,能读高中却不能高考。
  这种近乎“暧昧”的政策,让张建党一家很是头疼。“如果初中升高中时就不可以,即便读也没有学籍,也许我们也就狠下心回老家了。”张建党说,内心而言,其实并不希望孩子回到老家去读书,家人都在北京,老家早已是个回不去的家。
  更何况,北京和安徽的教材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一旦回到老家读书,从小在北京接受教育的张图是否能够适应,又能否考上好点的大学?这些不确定的东西,都是这家人纠结的难题所在。对于张图而言,他又将经历大多数孩子无需经历的过程。
  不过,这种政策照顾已经让张图享受了很多外地在京读书的孩子难以享受的“福利”。外地户籍的孩子基本上在初三就需要做出抉择,因为在北京读高中没有学籍,回老家高考时会很麻烦。“国际班外地孩子需要缴纳的40万费用也可以免了。”张说。
  在这个新家庭,比张图大几个月的“新姐姐”因为拥有北京户口就没有这样的烦恼。张图的这个姐姐在北京的另一所中学读高一,这虽然只是一所普通中学,本科上线率却也在90%以上。因此,对于这个女儿的读大学问题,张建党并没有过多的担心。
  张建党说,因为有北京户口,女儿的升学一直都很顺利,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没有让家中操一点心。相反,张图从小的升学就遭遇过诸多不便,尤其是在张建党再婚之前。
  据张建党介绍,张图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小升初时本来北京八中同意录取,后来听说是外地户口,就一口拒绝,“交钱也不行,那段时间为了孩子上初中都焦头烂额。”直到初一开学的最后一刻,西城的十三中分校才接纳了拥有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称号的张图。
  这种遭遇让张建党在张图读初二的时候,就开始和北京很多随迁子女家长一样为放开异地高考而争取。为了让孩子较早明白自己的处境,张建党也经常带张图出来一起在街头签名、接受媒体采访。因为异地高考与女儿的关系不大,张建党并未让女儿参与这些活动。
  但没想到,这种活动却逐渐让儿子受到了伤害。在接受过新京报、凤凰卫视等媒体采访后,网上的人肉搜索,令张图的资料公开。这让张图一度倍感压力。如今,为了保护孩子,张建党也不再让孩子出来参与相关活动。
  张建党的妻子一开始也非常反对他出来参加争取异地高考的活动。“一是担心丢人,二是担心被抓坐牢。”张建党说,但在了解他们的活动之后,妻子也不再反对他的这些活动。“新姐姐”和张图情同亲姐弟,每个周末,在学校寄宿的张图便会回到家中,这是姐弟俩最期待的事情,因为成绩好,张图可以辅导姐姐的学业。表面看,张图和姐姐一样是典型的北京长大的孩子,但在内心深处,他却有着不同于姐姐的早熟。
  摆在张图面前的选择是,要么出国,要么回安徽老家读书。对于这个好不容易结合的再婚家庭而言,每一种选择都意味着家庭的分离和姐弟的分开。张建党时不时地对记者叹息道:“本来其乐融融的一家,却因为这些政策而增添了很多变数。”
  在这样的政策下,孩子的未来如同一场赌注。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张建党一家就需要做出最后的决定。他希望孩子还是能在国内读书,毕竟按照这样的成绩,清华、北大是不存在问题的。“现在就是等待机会,等待政策放开的那一天。”张建党说。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家两户”的高考
  本文所版面
【第 09 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