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异地高考“结”松动
本报评论员:刘金松

  刘金松
  “五一”前夕,广东发布异地高考改革时间表,将在未来3年内试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在输入地就读学校参加中考、高考,探索省内高职高专院校接受外省户籍考生的入学申请。
  广东之前,已有山东正式发布了异地高考改革方案。湖南也表示,将在年内出台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安徽的异地高考方案正在制定之中。如果算上此前半路夭折的湖北,至少已有五个省份开始着手解决异地高考难题。
  在高考改革被列为教育部2012年度工作要点的背景下,最受关注的异地高考,正在不同区域呈分兵突进之势。
  相对于山东,作为流动人口输入地的广东,确立异地高考改革时间表显然更具有破冰意义。不过,具有相同境况的北京、上海,依然是按兵不动。
  异地高考的死结已开始逐步解开,但出于不同的利益考量,地方政府也会采取不同的抉择,北上广尤受关注。
  因地制宜为主
  作为去年最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异地高考被列入了教育部2012年的工作日程。教育部在今年1月份发布的年度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切实推进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这并不是教育部对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首次回应。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表示,对于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问题,“很快会有一个方案”。但直到目前为止,这一方案也没出台。
  而呼吁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活动,一直在北、上、广、深等外来人口集中的城市上演。由北京、上海、广州教育平等公民联合行动志愿者参与调研的《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随迁子女高考已经成了影响孩子教育和家庭稳定的社会问题。
  该调研报告认为,允许异地高考正在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需求。报告援引官方的统计数字说,截至2010年,中国有2.2亿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或生活。在北京,非户籍常住居民达704.5万,占常住人口比重的35.9%,上海略高于北京;深圳则高达77%。
  这些数量庞大的非户籍人口,其事业、家庭、不动产、交际圈均已扎根于所生活城市,且有绝大部分城市新移民不会再返回原籍。但根据中国目前的高招制度,考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由于全国教材和高考试卷不统一,这迫使大量城市非户籍人口不得不把孩子送回户籍地读书,大量孩子即使随父母在居住地城市读到初中最终也要回到户籍地读高中和参加高考,形成具有高考特色的“留守学生”,并可能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来自全国各地的9万多名随迁子女家长,发布了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呼吁信,要求关注教育公平,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允许随迁子女就地高考。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再次表态,鼓励各省市结合实际,尽快推进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并表示将在10个月内公布高考方案,解决思路与此前发布的山东方案一致。
  根据山东在今年2月底发布的《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与山东方案思路一致的全国方案,是否会有同样措施?一位参与教育部高考改革前期调研的专家分析,各地面临的实际问题都不一样,将来有国家政策也是宏观指导,具体操作还是以地方自己因地制宜为主。
  在该专家看来,未来的全国方案会提出原则性要求,实行有条件准入,再由地方根据该方案制定具体操作办法。但同时也会对地方设定一些最低限要求,比如年底前必须出台解决异地高考的时间表。
  地方考量
  根据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工作方案(2012-2014年)》,广东将在未来3年内试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在输入地就读学校参加中考、高考,探索省内高职、高专院校接受外省户籍考生的入学申请。
  从出台时间表的角度来看,广东的方案符合了教育部“年底前必须出台解决异地高考的时间表”的最低要求。但在操作层面,这一方案却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不仅是随迁子女在广东考试后,能否参加当地录取,方案中并没有交代,即便是参加考试本身也存在变数。
  广东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一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证实,目前的方案中只是表示要推进这项工作,有这种考虑,但不一定会实施。
  相对于山东,作为人口输入地,广东推行异地高考要面临更多挑战和困难。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广东流动人口已达3667万,是全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义务教育阶段在广东上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达339万人,且以平均每年25万人递增。
  放开异地高考后,广东每年高考报名人数预计将增加数十万,相对于广东2012年69.2万的高考报考人数,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下转11版
上接09版
  反观山东,放开异地高考后,由于本地历年较高的录取分数,不但不会对其本地生源升学造成太大影响,甚至还有助于缓解当地部分高校的“生源荒”。据媒体报道,2011年山东高考有4万招生计划落空多数院校无生可录。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曾否认山东最先放开异地高考是为了抢生源,并表示,出台这一政策是希望从山东省的实际出发,着眼于推进教育公平,维护外来就业人员子女的合法教育权益,并不是像有些人猜测的什么“吸引外省考生到山东参加高考”。
  不论地方出台何种方式的异地高考方案,平衡好各方的利益,是必要的前提。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两会期间表示,出台异地高考方案最大的难点与瓶颈,在于如何同时保护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这两部分人的利益,在北、上、广等地尤其突出。
  不过,即便是同样作为人口输入地的北、上、广,其内部诉求也各不相同。教育领域研究学者认为,广东之所以成为“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地方中最早公布异地高考时间表的,是因为其本身有着吸引劳动力的需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储朝晖认为,广东如果算总账,放开异地高考的口子,是有利的。广东很明智的做法,是应该尽快放开。首先对广东而言,这是储备人才的绝佳时机;其次是广东的高等教育办得比较好,但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除了重点大学,绝大多数普通高校都面临生源荒。
  在储朝晖看来,如果广东能借异地高考改革的机会,为广东未来经济的发展储备足够的人才资源,将在省际竞争中占得先机。
  致力于吸引高端人才的上海,已开始有针对性地放开。从2012年起,有10类非上海户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参加全国高考,主要包括持引进类人才居住证随迁子女,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员的子女,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和上海市教委批准的其他特殊情况考生。
  对人口控制最为严格的北京,目前未有任何松动迹象。
  回乡录取遭质疑
  尽管广东的时间表中没有提及随迁子女参加高考后的录取问题,但在储朝晖看来,依然是一个进步。“无论如何,广东公布了时间表,还是有进展。高考改革本质上是一场综合性的社会改革,需要慢慢出台一些政策,相互促进。”储朝晖说。
  根据广东公布的方案,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可以有着多重理解。
  首先从提供考试服务的角度,对在广东就读的非户籍学生,按其户籍所在地,在高中阶段集中开设外地班,并采用其户籍所在地教材教学,高考时和随迁子女户籍所在省份合作,设立专门考场,考试结束后,回户籍地参加招生录取。
  其次是高中阶段采用广东教材,和广东学生一起参加广东高考。在录取阶段,按照考生高考成绩在广东的“相对位置”平移到户籍所在省,排队参加录取。
  最彻底的改革是采用山东模式,以学籍为依据,学生在当地连续学习达到一定年限,即可在参加考试,和当地学生同等参加录取。为防止高考移民,还可以加上父母在当地工作年限的限制。
  不过,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回原籍参加录取,最受人口输入地认可。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提出建议,“外地学生在就读地参加当地高考,待高考成绩出来后,回户籍所在地参加录取。”
  而最近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的《随迁子女可就读地高考回户籍地录取》和刊登在《北京日报》上的《异地高考原籍录取是否可行》两篇文章,也被一些随迁子女家长解读为代表了教育部和北京市的官方声音。
  一位在广东打工、网名为“wyzc”的学生家长认为,回原籍录取会给考生、家长、招录工作带来诸多问题:考生需要两地报名,来回折腾;不计入当地学校的升学率,如何保证外地孩子不被歧视、甚至另类编册,放任自流;没有在原籍纳税、尽义务,还要回原籍占用录取指标,在分数换算及录取的时候,是否会受到歧视;随迁子女离开就读地后,因为就读地高校在省内、省外投放招生计划的比例不同,想考回父母身边,难上加难……
  储朝晖认为,就读地参加高考,回户籍所在地录取,这种方式也有很多人提,但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算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认为,回当地录取,有一个技术衔接的问题,和当地的考分怎么样等值?不过,在王烽看来,从广东解决这个问题的力度来讲,不会只是这一个渠道,还有其他方式,比如是否可以积分落户;一些高职、高专类院校是否可以优先放开。
  “逐渐放开,也许会产生新的不平等,但开一个口子,总比不开强。”王烽说。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异地高考“结”松动
  本文所版面
【第 09 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