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张德江库区问民生
本报评论员:杜远
  杜远
  “我们这可能有百来年没来过这么大的人物了。”回忆起几天前张德江的来访,重庆市云阳县黄石镇老屋村村民于国强对记者说。
  据《重庆日报》报道,5月2日至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赴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万州区、云阳县调研,他在调研时强调,要以加快库区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以保障改善库区民生为工作重点,以维护库区社会稳定为首要责任。
  库区问民生
  黄石镇距云阳县城约10公里,大巴山西南麓的蓬溪河穿过该镇村社流入长江,三峡水库的回水让蓬溪河俨如一方平静的大湖。老屋村村民于国强山坡上老房子离蓬溪河不远,5月3日张德江来时,给生活困难的于国强家带来了食用油、大米和“红包”。
  2009年,三峡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不断上涨的长江水倒灌进蓬溪河,随着水位上升,于国强家的耕地也没入水下,一家六口人正式成了“三峡移民”。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于国强拿到了2万多元的移民安置款,不久后,他用这笔钱的绝大部分买了社保,60岁以后则可以领取养老保险。
  于国强告诉记者,张德江询问自己家有几口人,有没吃到低保,自己一一回答,说生活“勉勉强强扯得起”,想到村镇上曾交待“大领导”来时“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于国强大着胆子向张德江提了要求:能不能提拔一下自己30岁的儿子于游,他在浙江打工,“能说会道,各方面能力都不错”;于国强还向张德江提到自己19岁的女儿于虹,说她是学电脑的,找工作有些困难。
  这位老农民说的“提拔”,意思是帮忙找一份较稳定的工作,于国强说,自己困难很多,但总不能今天想国家、明天想国家,只希望能把儿子女儿的工作问题解决好,家里往后有个依靠。由于新的土地土质不好,这两年于国强种的红苕、玉米大多收成不好,生活来源主要靠平日里打零工,一天的工钱大概有四五十,加上妻子有病,于国强对于今后的生活有些担忧。
  黄石镇一位官员对记者说,近30年时间,黄石镇发展缓慢,前15年三峡工程悬而未决,不少库区地方的大的建设也因此停滞,三峡工程“上马”后,一些库区地方的主要工作就是移民搬迁,“这两年才开始投入精力抓发展,移民面临的一些问题也需要逐步解决。”
  今年也是三峡后续工作进入具体实施的一年,上述官员说,对于黄石镇这样的乡镇,总的思路是发展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移民安稳致富,黄石镇编制的规划包括茶园、养殖业等项目,镇上也希望这些项目能够尽快落地实施。
  对于重庆的主政者而言,三峡库区是一个绕不过的问题,张德江在“空降”重庆一个多月后即赴库区调研也显示了其对库区工作的重视。据官方的报道,张德江此次赴库区调研,除察看了移民生产生活情况,库区产业的发展亦是其关注的重点。
  张德江在库区考察了雷士照明集团万州生产基地、重庆三峡技术纺织公司、重庆华歌生物化学公司、重庆大全新能源公司、绿原肉牛养殖场、重庆亿口鲜实业公司等库区企业。张德江强调,库区工业基础薄弱,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吸纳更多的库区群众特别是库区移民就业。
  重庆库区一个移民大县的县级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多年以来,重庆各级政府都将三峡移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予以考虑,从制定政策到解决问题都倾向于将移民“单列”,而随着“后三峡”的到来,一种新的思路是将整个库区的发展看做一盘棋,并试图以一种全盘解决的方式破解移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纠结”的移民镇
  刘富萍是云阳县黄石镇老屋村村民,长年在杭州一家电子厂打工,4月底,因为镇上“搞建设”准备征用她家的土地,听到消息的刘富萍急匆匆地请了假就回到云阳老家。回家后刘富萍得知,县里的红旗水泥厂计划搬迁至老屋村,而选址就在她家附近,她家的耕地可能被纳入征地范围,“谈好了6月份就要开始搬迁”。
  刘富萍最关心的是补偿的数额,“据说按人头每人补偿2.6万,征用的土地按1.2万一亩补偿。”刘富萍自己算了一笔账,自己还有15年才能拿到社保养老金,在此之前,自己如果仅靠上述补偿款一天只能消费4角8分钱。
  记者问刘富萍,没了地不是还可以打工吗?刘富萍说,自己也想过这种出路,回家空闲时也曾到镇上的超市、工厂里打听过,那里上班的月收入不过七八百元,和自己在杭州打工每月近3000元的收入相比差得太远。
  “如果要征地,我们就得搬到镇上,一旦到了城里,连丢垃圾都要收钱,”刘富萍说,至于打工,总是不那么稳当的,哪天厂里不要你了,生活马上就成问题;如果家里还有地,至少蔬菜这些不用买,没了地,什么都得花钱买,小孩还要上学。
  刘富萍向记者询问征地的补偿政策,她觉得很不公,“杭州一些农村都是50万一亩!”
  而在黄石镇官员看来,刘富萍的想法很“纠结”。“要是没有建水泥厂征地这个事,在家种地每年能拿多少钱?工厂多了,农民打工的机会也多了,肯定比种地收入高。”
  黄石镇一名官员对记者表示,黄石镇离云阳县城不远,是规划中的县城拓展区,城镇化工业化也是黄石镇的发展方向,解决库区移民的问题始终还是要靠产业发展的。这位官员介绍,黄石镇有16000多人,涉及移民2700多人,目前该镇村民人均耕地不足1 亩,他认为,要想实现移民安稳致富的目标,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必须的选择。
  就在今年4月,黄石镇从广州引入一家生产牛仔服的企业,这家企业将租用该镇老屋村27亩土地用于建设厂房生产,“这个厂税收归县里,其实对我们镇上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解决移民就业的问题。”前述官员说。但这位官员也一再向记者谈到了生态补偿机制,“其实从长远看来,保住这一库清水才是最重要的,发达地区要是能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来解决我们这儿的移民问题,可能就是最理想的方案。”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张德江库区问民生
  本文所版面
【第 11 版: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