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多样性
本报评论员:张斌/文
张斌 奥运会,到底是什么?这个世界一直在给出答案,我们也都曾是答案中的一部分,内心感知可能至今还没完全理清楚,别人的奥运会又扑面而来了。其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金色岁月也不过十几年而已,悉尼起到了拯救之功,雅典是一次迟到的归属,北京拥有前所未有的国家力量,伦敦会怎样? 2005年,一干国际奥委会委员中的大多数人为何将信任给了伦敦,而不是巴黎?英国人就此专门有一本书来进行解答,简言之,他们比巴黎更关切这个世界,要在全球20个欠发达国家,资助青少年参与运动;他们比巴黎更在意奥运遗产,要让英伦三岛因为奥运平添200万运动人口。还有一种说法,申办大战是布莱尔新派政治家击溃了老派的希拉克的经典胜局,也是贝克汉姆对于齐达内压倒性优势的体现,更是女王母仪天下的必然结果,难得奥运与女王登基60周年契合。 普天之下只有伦敦拥有三届夏奥会的荣耀。1908年和1948年都是受世界之托,维苏威火山的喷发,让意大利人拱手将奥运转给了伦敦。1944年,二战局势还未最后明朗,国际奥委会选定欧洲最安稳的一座城市,希望即使战争持续,也能让奥运会可以有一个没有硝烟笼罩的体育场。 伦敦是一个被工业文明塑造的城市,现代财务制度早就是社会文明的基石之一,精细的数字告诉我们,全社会遵从预算应该被视为一种必然选择。 百多年前,伦敦第一次办奥运会,办赛费用为15000英镑,相当于今朝的85万英镑。票房收入21377英镑,盈利为6377英镑。1948年,英国濒临国家破产,没有一分钱公共开支可被允许用作奥运会承办费,依据预算最高不能超过74.3万英镑。结果,实际支出73.2268万英镑,无人敢于挥霍一分钱,预算是最高原则。 时至2012年,奥运会仍在检验着英国公共政策是否康健,一切必须置于公共监督之下。筹办七年之间,通胀因素让预算不断修正,但每笔必报,其中预算的63%来自中央政府,23%受益于国家博彩业,剩余部分则由伦敦市方面筹集。公众有资格自由查询预算的使用情况,政府也督促奥组委严格审核与国际奥委会之间的承办合同,不做任何多余动作。如今93.45亿英镑的奥运预算新增部分集中在安保和开幕式上,各方表示理解,安全和体面无比重要。 如此重视预算必然有充足理由,其公开性更是历史进步使然。原本以为伦敦人办奥运比我们超脱很多,也该从容些,没想到大家的烦恼大致相同,无奈之下也要有些奥运专用道,就这没少招来公众的抱怨,且通过媒体加大了音量。伦敦人很在意奥运会是否尊重一座城市的可观生态以及生活在其中人们的自然状态,不希望以盛会的名义进行干扰,因此有逃离,有冷漠,大家不必万民欢腾,而是各取所需,这是一份天经地义的自由。 似乎没有哪个城市会像伦敦这般在意奥运遗产,务实且执着。他们首先不信任伦敦会独善其身成为第一个没有“白象现象”的奥运城市,迟早那些新建场馆会累及民生,因此会到北京探访,看到“鸟巢”里仍然热闹的旅游景象,不解中夹杂着羡慕。“伦敦碗”的未来归属也因此几经反复。遗产当然不仅仅是那些冷冰冰的场馆,英国人真爱体育运动,暗自下决心要让运动成为万代相传的民族基因。但承诺中的200万新增体育人口无法顺利催生,这让英国人很有挫折感。 谁也没有理由嘲笑英国人,他们的从容并不单单体现在办赛水平上,因为同时办好26项世锦赛或者世界杯赛级别的比赛,全世界可以找到几十座城市,这并非伦敦独有的专长。关键在于如何将比赛与当地人文历史聚合在一起释放出巨大能量,伦敦人这方面的能力属于一流。但他们的从容依旧并不在此,而是时刻向未来眺望的心愿和行动力。奥运17天迅速就能从伦敦城中消散,伦敦人要的是,可以存留下些什么,这一念头不是圣火熄灭时才想,而是在七年一路走来都有追求则实属不易。这一点,伦敦是全世界的榜样。 一座城市与一届奥运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该是很神奇的,每一届创造出来的调性也各不相同,分属不同的城市和民族基因类型。伦敦会如何呢?激情中也许会掺杂一丝矜持,慢热的英国人能给我们些什么,也许一份从容吧,他们知晓自己与奥林匹克何种距离最为恰当。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