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关天突进 陕西政府逆周期调控
本报评论员:张延龙
  张延龙
  6月中旬,哈佛大学政府系的博士生翟若凯来到陕西,开始了他对中国省级政府分权与经济发展的课题调研——尽管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市级政府对经济政策、市场活动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力,但在他看来,陕西样本显示了“一些省级政府通过其掌控的庞大资源,仍然对经济活动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个月后,陕西省公布了其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数据:GDP增13%,居全国第五,其中工业增速跃居全国第一。而在相邻的甘肃,也交出了类似的答卷:GDP增13.6%,居全国第四。在两个兄弟省份的联手推动下,横跨陕甘两省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正成为中国宏观经济阵阵凉意中最“热”经济区域。
  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体,陕西已经不是第一次交出这样的答卷——整个“十一五”期间,陕西以年均14.8%的经济增速持续位列全国第一梯队。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经济调整中,在以能源、资源产业为主要推动力的内蒙古、山西等地都出现了增速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陕西的高增速是怎样做到的?
  这半年中,空前密集的政策和指令不断从陕西省政府大院发出——从调整产业结构、落实项目投资、保障工业产品生产,到如何拜访部委,一些指令甚至具体到企业如何卖煤、怎样售电、储备多少头生猪。“一定要见事早,行动快,先行一步。”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告诫当地官员。
  逆市增长
  关中—天水经济区范围包括陕西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杨凌、商洛等6市1区和甘肃省天水市,实际上经济区的核心和主体区域均位于陕西,一位陕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说,“当时是为了争取国家级经济区的政策,按照跨省设置的原则,在规划中加入了与关中地区地缘接近、文化同质、产业结构相似的甘肃省天水市”。
  在设立之初,陕西省内部的一些判断是,关中地区相比于资源禀赋优越的延安、榆林等陕北地区,并不存在成长上的优势。
  在“十一五”期间,陕西得以“跑步进位”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陕北地区资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地区表现则并不突出,西安的经济增速长期与全省增速持平,甚至落后于全省增速。
  2008年,陕西将当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13%,使陕西成为当时中国继内蒙古之后第二个敢于将增速目标设定为13%以上的省份;今年年初,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中,陕西再次将经济增速目标设为13%,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央政府已经将今年的GDP增速目标调低至7.5%。
  最终,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显示,全国上半年GDP增速下滑至7.8%,而陕西依然完成了13%的增长目标,而尤为引人注意的是,这一数字的实现,是在内蒙古、山西等产业结构与之相似的能源大省份增速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完成的。
  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仍然来自于工业,数据显示,上半年陕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138.24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位列全国第一。这期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比2011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而陕西则保持了与去年持平的增速。
  强势调控
  陕西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
  许多迹象显示,面临经济下滑态势,陕西省政府拥有较其他省份更为强势和灵活的调控手段来干预经济活动。
  一般认为,目前中国省市两级政府分权体制中,市级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力更为明显,也更为直接,一位陕西省发改委官员说,以项目落地为例,主要涉及土地、规划、环保、建设等主要经济职能部门,以土地部门为例,土地的征收、土地证的核准下发,其权限均在市县,省级部门只拥有土地指标调配权。
  但他同时也承认,陕西省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能力,“可能更大一些,计划性比较强”。翟若凯也认为,在中国省市两级政府的分权体制研究中,陕西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保增长就是保工业”,当地一早就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判断。而具体到陕西而言,保工业增长,就是保大宗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
  在煤炭普遍挤压的背景下,陕西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贯彻中央预调微调决策部署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以下简称陕西十条意见)提出,要加强工业生产调度。
  一部分煤炭变成了电力外送,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在一次内部讲话中透露,“今年煤炭价格大概下降了50~100元左右,煤炭库存增加。从一季度开始,省里下决心理顺电煤价格,理顺发电企业与煤炭企业的关系,加大外送电量。1~4月份的外送电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这就是抓住了机遇”。
  另外一部分煤炭,也在陕西省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进行销售,一位陕西省主要领导在近期当地的经济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说,要下力气保护好现有市场并拓展新的市场,现在煤炭库存比较多,过去紧张时很多省份都要通过关系要煤,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主动些,加大促销力度,双方都要共渡难关。
  据一位参会的煤炭企业人士说,省政府的判断是,煤炭市场不好只是暂时性的,要求我们去说服买家,不要只是在市场好的时候来要煤,“这时候不能共渡难关,今后市场就不能保障了。”
  7月16日,陕西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工业稳增长专题会议上,主管工业的副省长李金柱要求说,“围绕八大支柱产业,抓好主导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要定企业、定产品、定营销计划,力争产销率不低于95%,确保产得出、卖得掉,推进载能产业,加大用电、促进发电,带动能源企业不停产、市场不丢失。”
  国企给力
  这些干预能够实现的可能,来自于足够比例的能够充分贯彻政府意图的大型国有企业。
  数据显示,2011年,陕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00多户,其中工信厅重点监测的百户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50%左右——这部分企业主要是陕西省属国企和央企,“抓好这100户企业产能的释放,工业增长目标任务的一半多就有了保障。”
  目前,神华、中石油等央企在陕西的产值,已经占到陕西全省工业的28%左右,而今后,这个比例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4月27日,陕西省政府与国务院国资委签署合作协议,涉及200多个项目,新增投资7000多亿元。
  而与此同时,陕西也在千方百计扶持和培育大型省属国有企业,直接参与市场活动。
  去年年底,陕西燃气集团、陕西金控集团、陕西能源集团挂牌成立,其中,陕西能源集团以陕西煤田地质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及陕西投资的能源业务为主体筹建,打包了陕西全省地勘单位经营性资产,其目标是成为当地继延长石油、陕西煤业之后的另一家收入超千亿级企业。
  6月18日,陕西省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要求“对部分国有资产进行整合,组建陕西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交通投资集团和榆林能源集团。
  7月6日,陕西粮农集团、陕西物流集团和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挂牌成立。
  不断出手的原因是,陕西省政府相信“大”的力量——大国企和大项目,“陕西十条意见”提出,“近期再筹划一批关系全局、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争取再造一批产值上千亿元、利润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
  对于这些企业,陕西省政府也充分进行扶持,比如在当下有色金属行业正步入行业低谷的关头,陕西省政府明确要求,对暂时滞销、价低量减的有色金属等产品实行收储措施,缓解企业困难。
  其支持措施甚至细化到,“在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和政府采购活动中,凡省内产品能满足的,一律优先使用省内产品。”
  对于民间资本,当地也希望其能够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整合,去年年底,陕西组建了由当地9家民营企业和延长石油共同发起成立的陕西民东投资集团,陕西省官员说,“民东”的含义是指民营资本来做股东,“将有效解决闲置民间资本不敢投、不会投、不能投的问题”。
  据透露,在当时,这是当地第一家“省级的民营投资集团”。
  7月31日,又一家类似公司成立,由当地17家民营企业发起成立了陕西和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其成立背景是“有效引导民间资本流向社会需要的领域”。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关天突进 陕西政府逆周期调控
  本文所版面
【第 13 版: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