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油三度邀约 民资参股能源管理公司
本报评论员:张向东 余寒
张向东 余寒 中国即将成立一个由民营企业参股组建的重大能源管理公司,按照设想,将由这家公司来负责中国能源输送命脉西气东输的三线管理和运营。 目前该公司正在组建当中,计划最迟于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参与方共包括全联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宝钢集团、社保基金及中石油四家。新公司的注册资金将高达“大几百亿级别”,按照计划的出资级别,中石油占股50%左右,剩下的一半股份归全联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宝钢集团、社保基金所有。不过,这将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中石油系统的公司,今年早些时候,中石油就曾宣布,与全联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全国社保基金和宝钢签署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西气东输三线工程。 就此,一直呼吁放开打破垄断的民营企业以一只产业投资基金的形式得以进入能源领域。而此时,42项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刚刚出齐,这场两年多的民企投资新政就此落下帷幕。对于渴望打破诸多玻璃门和弹簧门的民营资本来说,破冰尝试刚刚开始。 新公司 据了解,即将成立的运营西气东输三线的新公司,将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股东会、监事会等各个层面,在管理上加以规范和约束。这并不是中石油下属的管道公司,只不过中石油也是控股方之一。目前,新公司还处在成立的筹备阶段,新公司的注册地、公司的成立形式等都还在研究之中。 中华全国工商联基础设施商会相关人士说,在西气东输三线项目中,全联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是以资本运作的形式参与,将以一个财务投资人的角色,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到这个项目中来。在新的项目公司中,基金更多的承担一个出资人的角色,不会参与管道的具体建设和经营管理。 ◆下转05版 ◆上接01版 全联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于今年3月12日正式启动,是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试点产业投资基金,旨在通过该基金平台合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曾对媒体表示,虽然有多家机构申请成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但最终发改委通过的只有这一家。“这主要是考虑到该基金旨在扩大民间资本投资。” 2008年,全国工商联下属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会通过全国工商联向国家发改委申报成立该基金。2008年8月19日,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同意开展基金筹备工作的批复,基金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 全国工商联下属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会成立于2007年6月24日,由哈尔滨翔鹰集团、霍英东集团、科瑞集团、新奥集团、香港地铁集团、科达集团、大通投资等基础设施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其会长为翔鹰集团董事长刘迎霞,副会长包括霍英东之子霍振宇、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神州数码总裁郭为、民生银行行长董文标等商界大佬。 据悉,全联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基金管理公司主要由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主导管理,民营企业在其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不过,基金在募资方面也吸收了部分国有企业的资金。 目前,基金还在募资过程中,如果西三线项目具备投资条件的话,基金规模至少会超过100亿,因为中石油这一个项目的投资量就非常大。 早在2010年7月,中石油就为邀请民营企业参与投资成立过一个专门的工作组。中石油希望在总投资近6000亿的项目中,有2000多亿的投资可以吸引到民间资本进入。具体投资领域涉及勘探开发、管道建设、炼油化工等领域。不过最终结果并不理想。 8月15日,当时曾与中石油有过接触的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对本报说,当时中石油是和我们谈过,但是没有干。原因首先是因为民营企业没有这个实力,管道建设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几乎没有民营企业能投得起;其次是权益没法保证,在合作中,民营企业都是直接以资金的形式入股,但是中石油还是绝对控股,民营企业拿了很多的钱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利益得不到保证,而且搞不好,投进去的钱还容易被吃掉。 事隔两年后,中石油再次拿出西气东输三线项目对民企相邀。全国工商联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商会有关人士说,这次西三线项目,中石油是真的把好的东西拿出来了,把类似于储气等不赚钱或者是成为负担的项目都剥离出去了,由中石油自己承担。 据称,此次民营资本参与的是整个西气东输三线总长1000多公里能赚钱的主输气管道。上述人士称,“这个项目只要进入运营之后,会有一个非常稳定的现金流,运营成本很低,这就是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能走出这样一步很不容易。” 通往新36条之路 西气东输三线项目公司的筹划,使得西气东输三线项目成为自新36条出台至今,国内首个明确引入民营资本的国家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 今年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明确提出,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能源、电信、医疗等领域建设。在新36条实施细则出台尾声,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提出要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金融、卫生、教育等领域尽快推出一批引导民间投资参与的重点项目。 截止到8月3日,42项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全部出齐。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发布信息称,细则为“新36条”的真正“落地”,提供了基本的依规。 与两年前发布的新36条相比,不少细则在鼓励民间投资方面更为明确也更具有操作性。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研究员朱小群评价称,实施细则的最大亮点,是一些此前民间投资的禁区开始“破冰”,民间投资的领域和空间大大拓宽。 具体而言,在《关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不得在意向受让人资质条件中单独对民间投资主体设置附加条件”;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到15%;《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提出在煤炭资源勘探、开采、经营、加工转化,以及电网、炼油和新能源等领域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副所长杨萍说,这些细则出来之后,对于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肯定是好的。但是这些政策不可能立竿见影。因为现在整个经济的环境都不是太好,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下降,此前过剩的投资而造成的后果还没有消除掉。 在杨萍看来,民营企业要想真正打破玻璃门、弹簧门,还要有不少的路要走。以长期封闭的铁路系统为例,此次也明确提出要对民资开放,这是因为铁道部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民营资本也有不少很想进入铁路领域,但是双方的需求要做到有效对接,“不能是民营企业想进的,铁道部不开放,铁道部开放的民营企业又不愿意进。” 而在电力、石油等传统的垄断领域,民资想要进入的话,仍需要后期进行进一步体制改革和政策上的不断完善。“要想彻底让这些垄断行业放开,深化改革是必由之路。”杨萍说。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研究员朱小群说,开放民间投资不是光出几条细则就行了,而是主要看经营领域开放、银行资金流向、资本市场发展、企业税赋减少这四个具体问题有没有解决,看这四方面有没有给予民营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开放领域,就要允许民间资金投资高端领域,如金融、交通、通讯等;应给民营企业更多的资金获得渠道,银行贷款要更多面向民营企业;资本市场面向民营企业更多地开放。 对于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来说,对新36条和相关实施细则都已经“不再感冒了”。他说,“政策就是这样,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需要你的时候,就让你拿钱进来;在形势好的时候,有钱赚的时候,就让你出局。如果政府连个油源都保证不了的话,我们凭什么相信他能保证其他的投资呢?” 全国工商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有关人士则表示,落实新36条,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些领域,民营企业需要找到更为合适的方式来进入。他认为通过非实业资本进入的方式,慢慢进入,然后从市场化机制上,做一些补充和尝试的做法,将是一个趋势。以资本运作的形式进入传统的垄断领域,在一些领域遇到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就会比较少。“如果民营企业非得要自己进入,甚至还需要控股,其实是没必要的。民营资本的进入也需要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