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狄
长假前,香港有一个相当文艺的募款活动:歌手黄耀明、作家韩寒、导演彭浩翔凑到一起,拿出自己的私人物品拍卖,为他们三人集结组成的"文艺复兴基金会"募集第一笔资金,内地音乐人张亚东、香港词人周耀辉等都到场捧场。
黄耀明在现场唱起了久违的《四季歌》,连会场外打扫卫生的大婶都停下活计,听得入神——可见他们倡导的重新认识我们的精神生活的理念,离普通人一点都不远。文艺,如果恰如其分地出现在生活里,那显然是用来增添"幸福指数"的。而对于坚持文艺创作的人们来说,也是最大的慰藉和鼓励。
9月29日的这场小小的募捐,拉开了资助"文艺青年"的序幕,最初的构思着黄耀明,期望在高物价、浮躁的大环境中能够为依然坚持独立创作的年轻人提供资金和圈内资源上的帮助,没想到这个想法一被提出,就受到了一班朋友的支持,韩寒和彭浩翔参与其中,旨在将坚持写作与电影创作的年轻人们也纳入到接受基金会帮助的范畴里。
身为基金会理事长的黄耀明说:"我想起刚开始构思这个基金会的时候,刚好碰到韩寒、张铁志和柴子文,大家就一起商讨。我们谈到这个世代,其实是缺乏选择的,在欧美社会,除了主流文化以外还有alternative(替代)的文化选择,我们认为在华人社会里这种选择还不够多。希望可以通过這个基金会,能够尝试去接触一些al-ternative(替代)的文化社群。我看过铁志写的几本书,都是介绍的西方的流行音乐的。我想,能不能通过基金会,纪录我们自己的一些文化和历史?在崔健和罗大佑之后,还有很多玩音乐的人值得纪录,但这种纪录现在是缺失的。”
黄耀明的好朋友,词人周耀辉说:“我们更加需要复兴,希望这复兴让大家意识到,我们可以文艺一点去过生活,而非只是经济地去过生活。”
韩寒是中秋节前专门飞了一趟香港,捐出了陪伴自己拿下赛车冠军的“幸运手套”和限量版的书。他谈到了此番期望能倡导的“文艺复兴”与我们所熟悉的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之间的区别:“‘文艺复兴’这个词语更多的是指意大利,但我觉得对中国人来说,心中的那段文艺复兴的情节,可能特指的就是一九三零年代,那时仿佛有过一阵子‘文艺复兴’的意味——有一些启蒙运动,一些好的文学冒尖,此后是一个低谷。现在因为互联网,文艺发展又比以前稍微好一些了,但是离“复兴”、“茂盛”还差很远。作为一个写作者,如果经济不独立,当一些商业机构或者团体出钱让你帮他们写软文,你就会迫不得已地就范。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再加上大陆的稿酬很低,文化人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很差,因此在这方面我也希望基金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当初做《独唱团》杂志的时候,希望一个字有一块钱、两块钱的稿费,也是出于这样的动机,希望文化人可以生活得更好一点。”
基金会的建立只是第一步。如何选拔创作者、每个领域的资助比例与方式如何确定……这些具体的问题都需要个性迥异的三位创建人共同商榷。毕竟,以“推动多元,寻找浪潮”为宗旨的文艺复兴基金会,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