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英国“乔布斯”如是说
本报评论员:詹姆斯·戴森
  詹姆斯·戴森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这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首先我想说,许多生活中的产品都让人失望,你可能常常会对着一个东西说,“我可以把它设计得更好”,但多少人可以将想法转化为行动?
  乔布斯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他身体力行地创造出了非常好的产品,并让苹果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幸运儿,在合适的时期创造了合适的产品,他的成功最大程度应归于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高质量的产品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经济体最重要的竞争力。不过,现实中缺少的是大量能够胜任创造出这些产品的人才,和鼓励创新性企业的政策环境。这是一个国家层面的事情,需要政府利用一切机会去倡导和支持创新技术的发展。
  这些都是我在新技术产品研发和商业化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和我的研发团队一起,推出了风靡全球的无袋真空吸尘器等产品,获得了数千项的专利,实现了30亿英镑的销售额。同时,我发起了戴森基金会,致力于支持工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学教育。
  两年前,英国首相卡梅隆邀请我为重拾英国在发明创造方面的优势出谋划策,我向他递交了一份报告,其中的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采纳。
  人才与环境
  现在的商业界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找更出色的技术来支撑新产品。但在今天的英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好的工程技术人才缺口非常大。所以在这个时候,注重培育年轻人在创意工程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发展原创的思维显得至关重要。
  而当下的教育有种去工业化的趋势,很多国家在生产和技术上取得一定成功后,会慢慢从这些领域上淡出资源,把更多精力放在文化、艺术和传媒等方面。但问题是这些软性的东西很难输出。只有原创的产品和技术,才能取得优势地位。中国在过去的历史中,在这一点上应深有体会。
  我知道这一届中国政治局常委的成员,都有着工科的背景,我觉得这样很好。而英国内阁里24位成员22个是学政治的,还有1个是商科毕业。中国的工程类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也远多于英国,这些都会变成今后的竞争力。但我听说现在中国大多数年轻人立志成为公务员而不是工程师,这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个国家一旦成功后,就容易忘记过去的成功是怎么来的。
  似乎所有的政府决策者都在讨论,从国家层面推动企业工程技术的创新,但他们大部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我认为要推动创新,政府首先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去强调科学和工程的重要性,比如说讲到电力,那么政府一定要传递出非常明确的信息,比如说未来发电的出路只有核电,那么人们会对这个领域产生兴趣,学校会加强这方面的教育,研究机构、大学就愿意对核能和新形式的发电模式进行研究。
  我向英国首相递交报告的主题是如何使英国成为技术产品出口的领导者。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希望政府能够引导人们对工程技术和发明创新的重视和尊敬,并将它落实到学校的教育中。
  早在2002年,我就成立了戴森基金会,它的主旨是鼓励年轻人去创新思考、犯错误、发明创新,释放他们在工程技术上的潜能,为未来的爱迪生和布鲁内尔提供养分。基金会为中小学和大学捐赠实验大楼、DIY工具、节能设施甚至设计和科技教师,让他们设计能解决问题的产品和创作出新鲜的玩意儿。
  这个计划的重要部分是走进中小学,实际上8~14岁的孩子最容易对工程设计产生兴趣的年龄群,所以我们瞄准这个阶段的儿童,调动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迄今为止,我们已经走进了英、法、美、澳、马来西亚等15个国家的中小学课堂。
  基金会还会针对大学生和研究生举办国际性的科技竞赛,覆盖了十几个国家。我们的理念是,无论你设计的是什么,只要它解决了一个问题,那么就有可能获得1万英镑的奖励。竞赛中涌现出了很多的好点子,有的获奖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即便没有得奖的孩子去自创企业也做得非常好。另外我们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有专门孵化器,让硕士毕业生去做研发,将研究成果可以卖给公司或者以之为基础去创办自己的企业。
  财税的支持
  当然,要把学校实验室、工作室和研究机构中产生出的好创意变成风靡世界的产品,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困难的事情,这也是我在递交给首相的报告中重点提到的:首先需要让这些成果在研究机构、非盈利组织和企业之间通畅地流转。接下来是要甘于在这个过程中烧钱,为此要建立一个更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
  此前,在针对技术型的新办企业的全球投资资金分配图上,投向美国的风投资金有200亿美金,而英国只有它的1/20,这样的格局需要得到改善。因此我建议政府给予新技术的新办企业相当可观的补贴,鼓励风险投资基金投向高科技初创企业,并通过政府信用担保让商业银行贷款为他们提供资金。
  高科技企业应该非常明了研发将给公司带来持续的好处,但对短期利益的追逐往往扼杀了他们在这方面的投资。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政府通过税收上的减免,来消除他们对加大研发投资的担忧。
  英国政府采纳了我的这些意见,在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发布了中小企业研发津贴计划,从2011年4月1日开始抵免幅度增加了200%以上,并简化补贴程序;实行了专利盒计划,从2013年4月1日开始,将拥有专利发明权的企业所得税降低到10%。
  不一样的产品
  这些看法,其实都来自过去几十年中,我在科技产品研发设计和将其成功商业化的经验。
  1978年,我发现市面上最好的吸尘器有个致命弱点,时间长了吸力会因为集尘袋被堵塞而变小。在经过5127次原型实验后,我发明了世界上首个无尘袋真空吸尘器。
  作为工程师,研发最好的东西,是我的天性,当不断有新点子出来超越你上一个模型,这感觉非常美妙。所以第一款无袋吸尘器产品我们花了5年时间才让它商业化。但当时最大的挫败感在于,我去吸尘器的厂家,希望他们采用我们的技术,绝大多数制造商都不愿意,因为他们收入中有一半来自销售吸尘袋。
  1992年我决定在英国成立戴森公司,并推出DC01吸尘器。新产品受到了欧洲吸尘器生产商的集体抵制,但这些并没有起到作用,因为产品本身已经受到了消费者极大的欢迎。22个月后,DC01成为英国最畅销的真空吸尘器。
  此后,戴森公司不断地对技术更新换代,并在2005年超越曾经的吸尘器领导品牌Hoover成为美国市场第一品牌。此后我们又研发出全新的无叶风扇、暖风机和干手机,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很多人眼中,我不是一个商人。我也的确不在乎产品周期的长短快慢,只关心消费者最后拿到手的产品是不是让人兴奋。所以对一个当下启动的新技术,不期望在20~25年内就取得商业化的成果。戴森公司每年会拿出10%~15%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这是非常高的比例。这种策略使得我们已经拥有3000多项专利和超过500项发明,在全英专利排行榜上仅次于劳斯莱斯公司。
  这样的技术基础,使我们在商业获得了成功,从2008年到2011年,戴森公司营收增长了68%,平均每年增速达18.6%,在金融危机时逆势而上。如今,公司每年的利润都在以25%~35%的速度在增长。我想成功的原因在于,为消费者提供了别人没有的科技产品,而不是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看待一个科技企业的成长。
  在很多人的评价中,中国对产品的模仿能力强于创新。我认为,拷贝和仿制是不道德的,这样的现象损害了中国的名声,我为此十分惋惜。这是不正当竞争,它不需要什么投入,而专利的申请和维护都需要很多钱。最重要的是,对消费者而言,有专利的好产品,比仿制品更加可靠。(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英国戴森公司的创始人,气旋技术的发明者,因在工业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被誉为“英国的乔布斯”。2002年成立旨在支持技术创新和工程学教育的戴森基金会。2007年被英国皇室授予“爵士”称号,并成为英国首相的科技商业顾问。
  (本报记者 陈哲 采访整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英国“乔布斯”如是说
  本文所版面
【第 42 版: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