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创富第一案开审“内外账”详情浮出
  吴娓婷
  广东创富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创富”)客户被诉骗取贷款罪第一案日前在广州越秀区法院首次开庭。
  庭审当天吸引了80多位企业主到场要求旁听。据本报了解,包括杨国义在内,第一批共有26名企业主被检察院以骗取贷款罪起诉,第二批则涉及45名企业主。
  创富的实际控制人陈奕标旗下还有华鼎、中担两家担保公司,均涉及以截留贷款方式抽取企业贷款转作投资用途。随着创富、华鼎事件进入诉讼阶段,担保企业“里外两本账”的生存方式、银担企之间的“畸形”关系亦浮出水面。
  第一案
  检方起诉书指出,2011年5月,被告人杨国义伙同创富,虚构贷款合同向工行广州南方支行贷款500万元,向交行广州小北支行贷款850万元,共1350万元全额交由创富的关联公司进行“理财”,以获取13%的资金收益,构成《刑法》第175条所规定的“高利转贷罪”。
  检方认为,主观方面,杨国义知晓13%的资金增值收益并予以默认;客观方面,本只需贷款700万元,但贷出1350万元,且绝大部分没动用。
  杨国义辩称,贷款是有真实需求。“我们是做沐浴暖水、饮用水工程的企业,专门给学校做BOT,银行不认我们的抵押物,所以找创富帮忙。”而多贷了650万是因为“创富要求贷1350万元,多出部分交给他们理财,只有这样才给担保”。
  杨国义称,企业和创富分别在工行、交行开设“共管账户”,创富留了印鉴,用款必须经其同意。
  2011年4月间工行500万元贷款到位,6月间交行850万元贷款到位。杨国义称银行放款的速度超出想象,因为要等七八月学生放假才能开工,他签了资金增值业务合同。“钱放在账面要白给利息,于是就交给创富理财,好减少财务费用,他们承诺年化13%的收益率。”
  随后,创富工作人员向银行提供两份虚假购销合同,甲乙双方分别是杨国义的公司与“瑭珊贸易有限公司”、“璎珞建材有限公司”,凭此将杨账面的1108.2万元余额(扣除了227.5万元“保证金”及杂费14.3万元)划走做资金增值用途。“瑭珊贸易”实为陈奕标的皮包公司,用于套取银行贷款。“这份合同错漏百出,连大写金额都没有。我不记得有没有在这份合同上盖章了,这不像我们公司的章。”杨国义在庭上说。
  因为2011年7月份需要用款,杨国义三次催促创富给他划拨700万。一直到同年12月,创富才划拨给杨50万。这期间杨国义拿到近18.7万元的“理财收益”。2012年1月,创富因资金紧张无法支付利息。
  杨国义认为,华鼎、创富每年获得银行授信几十个亿,又有政府人士出面向企业推荐,是他选择创富作担保的原因。“连银行都不知道他造假,我怎么知道?”杨国义说。
  畸形关系
  庭审当天超过80名企业主到场要求旁听。杨国义案件庭审当天,检方并没有提供银行方面的证词。但企业主们认为,银行在这个事情上脱不了干系。
  吴姓企业主称,2011年7月其向工行申请的贷款到位,但直到9月创富都没有把钱给他。该企业主意识到情况不对,向银行和创富提出提前归还贷款,创富表示资金紧张。然而,这个情况似乎未引起银行的注意,同年12月,另一郑姓企业主向该行申请的贷款仍然下放。
下转22版
上接19版
  不过,对于杨国义指出购销合同有错漏银行都没有发现,某国有银行支行内部人士认为这并不能说明银行跟创富有默契,而可能是银行贷款审查的惯常做法有漏洞。该人士表示,银行核查的是借款企业的资格,交易的另一方企业的真实性银行很难核实。借款企业的资格得到认可后,再加上购销合同有采购双方的公章,一般就能放款。
  华鼎、创富事件爆出后,担保企业和银行之间从之前的“心照不宣”变成互相推诿。2012年年初,陈奕标召集企业主开会。据杨国义提供的一份声称是陈亦标发言的录音显示,陈安抚企业的主要理据是,银行会兜底。“企业老板怕不良记录,银行更怕,他丢了行政职务损失更大。银行手里几千亿的贷款,我们这几个亿是零头。肯定会公开出政策、底下私了,不私了就是中国有史以来重大案件。每个支行一般都三五十亿的贷款,它拥有的利润能化解大部分(坏账)。”
  陈奕标认为银行可以用三种方法化解坏账:一是支行每个月违规收的“财务顾问费”、“中间费”过亿;二是支行找来大客户接手不良资产,并承诺往后给予贷款支持;三是支行给涉事企业减免利息、新批贷款或展期。
  有意思的是,当担保企业认为以银行的角色和实力能“私了”问题的同时,银行也同样这么期待担保企业。一名开设咨询公司的企业主在出事后多次要求银行扣走保证金,而银行支行行长却回应:“(华鼎、创富)这么大的企业,有实力解决这个问题。”
  截至目前,已有多名企业主反映,银行建议他们新增贷款以冲减坏账。“银行建议我把原来500万的贷款放大到1000万,他们帮我多做几百万的款、延长还贷时间”,一名企业主说,“我不答应。1000万最终还是由我来承担。银行还是不知悔改,我们现在经营困难的企业居然还能多贷几百万。”
  上述国有银行支行内部人士认为,贷款下放这么长时间,银行都没有进行跟踪,是银行的失职。“放贷越多,银行收益也越多。有实力的担保机构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不排除银行对这类担保机构推荐的客户有所放松。”该银行人士说。
  华鼎“内外账”
  杨国义案曝光了创富的表面流程。而本报从一位企业主代理律师处获得的公安机关询问笔录则进一步揭示出,华鼎公司如何利用现行金融制度漏洞扩充财富。公安询问笔录显示,华鼎拥有外账、内账两个账本。外账是两家公司正常担保业务担保费收入、公司正常业务办公经费支出及员工基本工资支出的账目。而内账则收取客户理财资金的入账、支付利息。
  询问笔录显示,华鼎公司用工作人员身份证注册贸易公司,专门用来跟贷款企业签购销合同,华鼎公司财务部人员为这些公司开设账户,收取银行发放给客户的企业贷款资金。而贷款打入指定账户后,业务部客户经理立即向财务部出纳核实资金到账情况,并向内账复核人员提交信息反馈表(内容记录客户名称、贷款总额、过桥资金金额、保证金金额、银行贷款利率、理财回报利率),财务人员据此做内账的收入账。财务外勤每个月负责跑银行,去拿上述“第三方合作公司”账户的对账单、回单、支票入账。
  贷款到期后,华鼎财务部通过使用第三方公司的账户,把本息划到客户银行还贷账户上进行还贷。
  询问笔录显示,陈奕标通过虚拟的加州集团公司控制华鼎、创富等公司,两家担保公司资金互动。除了陈奕标,全面掌握财务状况的还有华鼎的财务总监陈华乙。创富虽然也有财务总监陈宇,但只是挂名。“设个总监是为了上报市金融办,创富的运作资金也都是从华鼎公司划过来的。”创富法人代表及董事长冯粤超对公安经侦部门说。
  根据冯粤超的询问笔录,在担保行业,资金增值业务是行业的惯例,通过放大贷款金额及签订资金增值业务合同,“变相把银行的贷款资金套出来供本公司使用”。而企业因为有利可图,亦乐于这么做。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正规收入主要是担保费,一般为担保额的3%~5%。但是,一旦其所担保的企业贷款出风险,担保机构就要100%代偿。按照正规的做法,担保机构微利风险大,所以有从事其他投资的冲动。如果说“外账”反映担保公司应有的面目,“内账”才显示其利用规则漏洞最大化利益的真实面貌。
  根据华鼎高管的询问笔录,华鼎公司每月光支付给客户的利息都700万到800万,后期约有1000万。按利率反推,华鼎每年套取的款项超过6亿。
  套取到的贷款由陈奕标调拨,本报目前掌握到的是,1.2亿投入华御典当行,2亿购买香港上市公司嘉禹国际泰润公司,5000万购买美国的上市公司亚瑟尔,1800万入股黄埔富银小额贷款公司。此外,购置佛山顺德区明日广场写字楼,用款1200万元;办公地点广州富力盈隆广场42楼,用款2000多万元。
  不过,这样庞大的业务和资金进出当时并未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一名企业主的代理律师对本报说,随着案件公开审理,担保案暴露越来越多的事实,担保公司、银行、企业都有过失,现在就看政府的态度。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创富第一案开审“内外账”详情浮出
  本文所版面
【第 22 版:证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