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大同复古 何以新生
本报评论员:宋馥李
  宋馥李
  破旧立新,全面复古,能否为大同赢得未来?
  如今,这是摆在所有大同人面前的疑问。虽然距离前任市长耿彦波调任已经有两个月了,但围绕这座城市的讨论还进行着。大同代市长李俊明说,大同正处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性阶段,城市发展处在转型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也处于转型期。
拆城复古
  复兴3.28平方公里的古城,在古城东面,隔着南北向的御河,新建一个40平方公里的御东新区——这就是前任市长耿彦波的大同城建思路:一轴双城,分开发展。
  如今,站在古城的东城墙上,城市格局已然清晰可见。已建成的三面城墙内,围绕着法华寺、善化寺、文庙等古迹,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古城恢复。而御东新区,一幢幢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美术馆、大剧院等公共建筑,都是请世界知名设计师设计,现代感十足。
  古城之内,尚有大面积的平房和棚户区,需要继续拆迁和改造。未来的古城之内,不会有高于城墙的三层楼以上的建筑。全部民居,也要复建为四合院。
  耿彦波在大同任职的5年,是大拆大建的5年。2008年和2009年,整个城市拆迁了1.7万户。拆了旧房,新房却还没建好。这给耿彦波带来了巨大的争议。
  林晓慧从小在大同长大,作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这两年,他对从小生活的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深入了解大同的拆城和造城。据他的观察,对回迁能否兑现的疑虑,对搬离城市中心区的愤懑,都让最初两年的耿彦波,遭遇了强烈的抵制。
  在暴风骤雨般的拆迁中,大同被推倒重来。
  在5年的大拆大建中,棚户区的居民大部分是受益的。但利益受损的,也占据相当的比例。这是因为,不仅拆了平房,连上世纪90年代甚至2000年之后建的商品房也拆。在拆迁安置中,没有逐家逐户去评估房屋价值再折算补偿面积。任何楼层、地段、朝向、装修等因素统统不予区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住在同一栋楼的居民,不论是5层的、2层的,不论是朝南的、朝北的,精装修的还是简装的,一律无差别拆一还一,甚至是临街商铺。
  经常受理拆迁案件的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才亮称,大同的拆迁是违法拆迁的代表,大拆大建,完全不按此前的《拆迁条例》和最新施行的《征收条例》行事,决策全凭长官意志。
  在前市长耿彦波的主导下,拆迁拆得快,盖楼也盖得快。2009年,在拆掉南城的一大片棚户区之后,柳港园动工了,各种手续都是边开工边办,目标是大同最大的拆迁安置小区,整整100栋楼房。从2009年春天动工,2011年6月第一批拆迁户入住,所有的手续,都是边开工边办理,甚至,第一批居民入住时,都没来得及工程验收。
  如今,大拆大建过后,现在还留在老城里的,大多也盼着拆迁,因为医院搬走了,学校搬走了,商场搬走了,生活在老城区,已经很不方便。
旅游再造
  把大同古城内的现代建筑、棚户小院整体腾挪出去,恢复一个比平遥古城规模更大的古城,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崛起,是耿彦波为大同设定的转型方向。
  在林晓慧看来,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大同,有充足的理由吸引游客前来,关键是看能否将游客留住。无论是古城恢复,还是云冈石窟的再造,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近几年,大同市政府力推“以古城保护为主体,以云冈完善和恒山整治为两翼,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崛起”的战略。其中,云冈石窟仅是大同精心打造的“一主两翼”中的一翼(另一翼是北岳恒山和悬空寺)。
  如今,经过改造后的大同古城和云岗石窟,已经在旅游上获得了初步收益。林晓慧的观察是:以前来大同的游客,在大同的停留时间不超过半天,一般早上8点到,在云冈石窟看两个小时。有品位的游客,再进城看看华严寺,吃顿饭,下午就会奔赴下一个城市。很多旅行社的旅游线路,在大同都是一笔带过。“云冈石窟原来就是一面墙,游客看完了就走了。现在,云冈石窟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群,配上了山堂水殿,再搭配以各种文化活动,怎么看也得有三四个小时泡在这儿。”林晓慧说。云冈石窟对面的锦华宫煤矿遗址,也被确立为国家矿山公园,游客下井游览一圈,至少需要两小时,这样算来,一整天的时间就留在了大同。
  把半天的行程变成一天或一天半的行程,给大同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近两年,大同的旅游收入逐年上涨。
  据统计,2012年,大同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918.04万人次,同比增长18.13%;接待国内旅游者累计1890.29万人次,同比增长18.69%。旅游总收入累计162.82亿元,同比增长19.19%。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7.5%。可以类比的是,同样的指标,桂林市的指标是18.1%。一般来讲,作为支柱产业,旅游行业的总收入应该占到GDP比重的8%~10%。大同对旅游业的再造,或者可以说初见成效。
  但相比云南丽江60%以上的占比,或者海南三亚70%以上的占比,仍然差距巨大。旅游业能否给大同带来持续的产业支撑?2012年,作为大同古城内的华严寺,在吸引游客方面,似乎并不给力,尚未完成复古的古城,能否像平遥古城那样,成为旅游业的另一发动机,尚待观察。
大同的未来
  大同像很多资源型城市一样,如今都面临着转型难题。但不管是全面复古还是转向旅游,似乎都不是大同未来的产业方向。
  大规模的拆迁和造城,无疑使得大同的房地产业跃升了一个台阶。随着城市格局的变大,城市道路拓宽,大同的城市品质明显提高,房价从5年前的2000元上涨到3000元,之后又攀升到6000元以上。大同的煤老板多,有钱人很多。过去,他们买房会去北京,而现在,很多人都回到大同投资房产。
  但是,大同不是三亚,不是杭州,除了本地人之外,房地产的外来投资者并不多。
  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罗天昊在分析大同的产业结构时评论说,房地产并不是可以持续供血的产业,造了漂亮的新城,如果产业没有升级,经营土地就不能和持续生财的产业结合起来,只能是透支城市的未来。
  作为老牌的工业城市,煤炭和电力始终是大同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如今大同GDP的70%还是靠煤炭以及煤炭相关产业。但问题是,埋藏较浅、采掘成本较低的侏罗纪煤炭,探明储量已不足维持30年的开采,资源型城市转型压力日益迫近。
  大同需要实体产业,需要再造产业的强心针。
  近些年,为了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大同建设了八大园区,规划有装备制造和生物制药等产业。不过,在招商引资方面,转型中的大同近些年的招商成绩单并不理想。大同居于晋北,无论从区位优势,还是政治优势,在激烈的招商竞争中,并无突出优势。
  2011年,业界一度传出,保利协鑫与富士康在大同共同开发总装机规模为1GW的光伏电站项目。为了引入和打造光伏产业,大同市曾用足力气,争取到了“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比赛”的举办权。直到2012年年初,山西省还在鼓励大同尽快让光伏产业落地,形成完善的光伏一体化产业。但随之而来的是,光伏产业在国内前景逆转,产业落地迟迟没有下文。无锡尚德破产,更是让大同的光伏梦想处境尴尬。
  尴尬的还有大同经济地位的日渐落寞。在山西省内,大同的GDP位次持续下滑,不断被兄弟城市赶超。2007年,大同市的GDP总量为480.0亿元,还是全省第6位;但到2012年,虽然增长到931.3亿元,却落到了第9位,财政收入也从2007年的第6位滑落到第8位。
  这与计划经济时代大同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从建国之初,大同不论是工业产值,还是城市规模,各项指标都仅次于省会太原。当时,大同常常与大连、青岛、厦门等副省级城市相提并论。沿海一些城市,争相与大同结为友好城市——起码煤炭有保障。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近10年,大同迅速从一线、甚至是二线城市的梯队里掉队,“煤都”不再是其专享的桂冠,老国企们包袱沉重,新兴产业又难以安家落户。如今,旅游业蒸蒸日上,无疑是大同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无法成为主导产业。
  罗天昊说,大同的转型,仍然需要产业再造。提升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最迫切需要的还是产业。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同复古 何以新生
  本文所版面
【第 12 版: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