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现实与未来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评论员:张向东)
编者按 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部分城市已经超过70%,但是城市户籍人口只占到城市常住人口的35%左右。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之间的剪刀差,代表的是中国目前2亿多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做候鸟式迁徙的农民工。他们在城乡之间飘忽不定的命运和社会待遇,折射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真实面貌。 在这一年的年尾,曾在年初引发强烈关注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至今仍未出台。这反映出此番规划事关全局、改革关口林立、政策体系错综之势,亦足见政府高层对未来城镇化发展制度设计的审慎态度。城镇化支撑了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为今天的新型城镇化留下了诸多待解难题,新规划及其相关配套改革措施能否将之一一破解,才是公众关注的根本原因。 我们关注新规划,同时更加关注那些正在途中的城镇化实践。 虎门,是广东省东莞市下属的一个乡镇,2012年GDP近350亿,这是中国目前经济最发达城镇化率最高的乡镇之一。我们将它视为中国率先实现城镇化的微小切片。虎门目前外来人口超过50万,移动电话总量超过140万,而当地户籍人口只有13万。在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外来人口投身当地经济发展之后,政府如何管理城市成为难题,大量的外来人口需要基本的医疗、教育、居住等基本的公共服务。 我们选择虎门作为这组系列报道的开篇,是因为虎门面临的是人的城镇化,这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虎门如此,上海、北京、深圳等走在中国城镇化前列的发达城市亦如此,这些在城镇化图谱中身居显位的领先者,正面临着户籍制度改革、外来人口市民化、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一系列难题。 我们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新政将出未出之际,推出这个系列报道,谨选择最具典型性和试验性的城镇化样本,试图通过我们的报道为公众提供一个独立观察和思考的窗口。(张向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