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节日经济在美国
本报评论员:李颂

  李颂
美国感恩节的初创者是四百年前最早到达北美大陆的英国清教徒,他们为感谢慷慨的印第安土著教会他们种植和生存技能而创立了这个节日。具体日期最初各州并不相同,直到一百五十年前林肯总统规定在十一月最后一个星期四,又由罗斯福总统在1941年定为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因为罗斯福总统认为较早进行感恩节能促进美国经济。
  感恩节这天是大家庭团聚吃大餐的日子,这和中国的春节很像。平常不住在一起的父母儿女们千里迢迢互访,享受浓厚的亲情。餐桌上的主角是烤制的火鸡,肚子里塞满由火腿、面包粒、红莓干、肉汁调配的馅料,配方往往是每个家庭的祖母传下来的秘方。典型食物每个州都不同,一般除了火鸡还有南瓜馅饼。
  过了星期四的“正日子”,星期五则是采购日,全国零售商往往给出全年最低的折扣,低到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步,这使得美国人举家出门采购,这已成为了感恩节的新风俗。商店也因此销售业绩大增,一洗全年会计帐簿赤字,所以感恩节后的这个星期五叫“黑色”星期五。
  2013年感恩节当天的销售统计数字已经出来了: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卖出了200万台电视机,梅西百货的纽约旗舰店在晚上八点开门时迎来了一万五千人。另据资深的研究消费行为的机构ShopperTrack发布的数据显示,黑色星期五这一天,美国人民花了97.4亿美元。虽相比去年下降了13.2%,然而看看星期四和星期五两天消费合计1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说明星期四,也就是感恩节当天的消费比去年增加了。而去年星期四的采购量相比前年也增加了。这意味着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在逐年发生变化,把以往周五才开始的采购提前到了星期四。
  按美国的传统,感恩节星期四和圣诞节是全年仅有的两个大多数商店关门的日子。从星期五开始到圣诞节结束,被称为美国的“节日采购季”。但是在商家强有力的营销攻击下,这个季节提前开始了一天。
  据美国国家零售联合会估计,美国有一亿四千万消费者打算在四天的假期中购物,其中有四分之一想要在感恩节当天购物,消费习惯的改变要归功于商家。但是分析家质疑说,虽然商家很成功地将消费者“勾引”得提前进店购买,但这是否仅仅是把周五的钱提前到周四花了而已,消费总量并未得到增长。
  除了感恩节周四当天和黑色星期五的零售业深度折扣,还有紧接着的Cyber Monday也就是星期一网店大甩卖。消费者手里攥着钱包,被各种打折迷花了眼,吃不透今天到期的史上最大折扣明天会不会被更大的折扣取代。于是像life-hacker.com这样的网站研究历史数据预测出来感恩节周四、周五、周一每天折扣最大的商品。周四是智能手机、HDTV、游戏;周五是笔记本、电脑、存储盘、苹果手机、厨具;周一网店大战的则是衣服鞋子。以上这些平均折扣在45-55%。
  特别需要说到的是Cyber Mon-day,为了加强紧迫感,商家给的折扣有时间限制,再加上这天某些特定商品的折扣往往比周四周五还大,这意味着数小时内网站流量达到疯狂,必须辅之以强大的IT系统支持、亲切冷静的客户服务热线、稳定充足的库存物流。这完全可称得上是对美国零售业的一场考试。2008年美国老牌家居用品零售店Sears在这份答卷面前崩溃了,他家的网页不得不因为流量太大而关闭两小时,遭受了几百万美元的直接损失不说,商誉的间接损失则无法测量。
  在全社会倾情投入的采购大行动中,也有各种骗局夹杂其间。网上诈骗团伙通过假网站、假民意调查,骗取消费者的社会安全号码、信用卡号、个人账号和隐私等等。所以权威机构忠告消费者,不要被便宜冲昏了头去陌生网站购物。
  看到现在,对数字敏感的读者或许已经产生疑问:在“跳楼价”面前,商家还有钱赚吗?为什么他们甚至能洗刷全年亏损的“红字”,在这个假日期间扭亏为盈变成“黑色”?其实,这些降价促销通常都是精心布的局。
  真相就是,货架上面的商品标价都远高于合理预期价格,而在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合同中,价格是按折扣后计算,所以不管与所谓的原价相比,折扣力度多么史无前例,利润率都不受影响,商家仍然有利可图。比如一条Levis牛仔裤标价68美元,6折后卖39.99美元。其实零售商原本就没打算按价签上的原价68美元出售。但消费者不知道这美丽的折扣中被捏造的本质,只追求占便宜的快感。消费者和商家双双开心。
  再举一例,供应商以大约14.5美元的价格将衬衫销售给零售商,建议零售价为50美元,其中包括给予零售商的大约70%的加价空间。一些衬衣按这个初始价格销售,更多的以44.99美元的首次折扣价销售,而大部分则以21.99元的最终折扣价销售。最后平均下来每件衬衣的零售价为28美元,零售商获得了45%的利润率。《华尔街日报》报道说,根据纪录在线优惠券的网站Savings.com的数据,2009年到2012年之间,美国三十一家大型百货和服装零售店提供的打折交易数量增加63%,平均折扣从25%上升至36%。但据FactSet统计,同期这些零售商的毛利率,也就是进价与售价的差额,一直稳定在27.9%的水平。2012年第四季度利润率从该年三季度的28%略微下降至27.8%,可见节假日深度折扣促销几乎完全没有导致利润率的损失,但销量大增,存货清空,现金流大为改善,商家因此笑开了怀。“黑色星期五”这一天商店开门营业的时间一年比一年提前,从周五凌晨五点、四点、三点,提前到午夜十二点还不算完,仍然在继续提前,甚至在家庭大餐进展一半的时候开门营业。这意味着员工要提前离开家人去上班,想抢购的消费者也要修改时间表。就在2012年,沃尔玛干脆宣布周四早上照常开始开门营业,各个商店纷纷跟进效法,这下引发了各界诟病。
  有社会团体发电子邮件呼吁投票,抵制感恩节当天的采购行为,因为这使得众多零售业职工失去感恩节家庭团聚的机会,据说在有的商店,拒绝上班的工人会被解雇。
  美国零售业的雇员数目巨大,大到什么程度呢:每四个就业机会中,有一个就属于零售业。所以感恩节的正日子这天,商店售货员上班还是不上,成了一个影响社会公共活动与传统文化的问题。
  批评家认为,周四开门营业,这从根本上失去了感恩节感恩、团聚的意义。又一个公共假期被商业吞噬。此外也并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好体验,因为提供服务的是一群被剥夺了假期的不快乐的员工。同时结合前面经济观察家的疑虑,周四营业仅仅是把周五的钱提前一天花了,这一切牺牲有意义吗?消费者口袋里的钱只有这么多,美国经济从2008、2009年的泥潭中挣扎出来,状况大有起色,但奥巴马政府对医保政策的改革不力,也让众多中产阶级面对明年的开销心存疑虑,在假日消费面前不能放开手脚。
  去过黑色星期五的人都知道,哪怕是凌晨三点,也从来没见过美国的商店有这么多的人,购货车在人群中完全推不动,货架狼籍一片。每年都有大门被挤破的新闻。这样的促销是否可以平均到平常的日子?节日期间,又能否通过网上购物减少实体店开门营业的需要,不必“逼迫”员工节日加班,是个问题。
  好在美国不乏反省的能力,一些商家已经做出回应坚决捍卫员工的周四假期。Costco, Nordstrom, Barnes and Noble,甚至沃尔玛麾下的Sam’s club 都宣布这天不会营业。这些商家壮士断腕,用真金白银的付出来维护社会传统文化。
  想到很快到来的中国春节,不知道又有多少商家会提前开门营业、多少各级领导表彰春节期间战斗在工作一线的商业员工?再想象一下,我们的节日变成购买日,平常拼命工作挣钱,闲暇拼命花钱,经济是兴旺了,但经济的主体——人,却成了可悲的工蜂。久而久之,节日的原味逐渐丧失,只剩下钞票的味道,到那一天,就真的穷的只剩下钱了。
2013节日消费报告
  由尽管在国内,距离下一个长假春节还有点远,但在西方国家,感恩节、圣诞节的相继而至,标志了购物热季的开始。感恩节之后是疯狂购物的黑色星期五,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因消费者选择在这一天网购而得名"CyberMonday"。据 Google与Ipsos在今年年末发布的《2013年节日消费报告》显示:
  89%的消费者会通过网络获得购物讯息;
  使用智能手机购物的用户较去年增加了17%;
  四分之一的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较去年增长了21%;
  网络成为商家和消费者互相了解的最佳平台;
  购物方式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时间也有所提前,接近三成的消费者在万圣节之前就进入了购物模式;
  可穿戴技术(Wearabletech)是很多人的心仪的圣诞礼物。
  如果你觉得这份报告讲的都是外国人的事,与我们无关,那么你错了。节日过后,淘宝等网站将出现大量的海外代购商品,它们将海外消费热潮带到中国并延续下去。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节日经济在美国
  本文所版面
【第 48 版: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