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控住房供给能控人口吗?
  范毅
  有消息称,北京朝阳区领导宣布将通过不再大量建设商品房来控制常住人口增速,通过打击群租、地下空间,规范农村出租大院,减少流动人口。这样的政策,我没看懂,真不知道导向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对未来的效果不抱什么希望,只是希望政策不要带来太多的负面效果。
  要控制北京人口增长,首先要看看北京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北京人口增长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为了享受北京的优质公共服务,主要是吸引了全国各地一些有钱人和素质水平相对较高的人才,这部分人口基本上是北京市政府欢迎的;二是为了获得一份相对较高的收入来到北京,或者是为了实现个人梦想来到北京,这又分为两类人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民工”和“北漂”,这部分人口是北京市政府想要严格控制的,或者说是想要把他们从北京赶出去一部分。除了这两类人口,还有一些短期流动的商务、旅游等人口,虽然流动性很大,但是每天总量还是相对稳定的,而且随着经济发展,这个群体在增大,但是这部分人口北京市对他们还是不排斥的,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体现。
  要实现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效果,就要看看北京的相关政策是否使吸引人口增长的因素在减弱。我们还就上述两类人口进行分析,对第一类人,吸引他们的主要因素是北京中心城区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相关数据表明,按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的前20所重点中学中,北京有6所;北京有51所三级医院,约占华北地区总数的24%。由于这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存在,北京不仅仅是吸引华北地区的人口,对全国人口都有较强的吸引力。北京出台了一些相关控制人口的政策措施和基本设想,但是在这些措施和设想中,没有看到一条措施是要把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外转移,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中心城区集中的态势没有一点儿改变。这就意味着北京公共服务资源的吸引力仍然强大,对高收入和高素质人口的吸引力仍然强大。
  对于第二类人,他们进入北京主要是希望获得收入的增长,一份就业机会。就业机会增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北京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比如近年迅速发展的电商带来的快递行业就业增多等;二是北京人口增多带来的生活服务业就业机会,只要有人就需要吃饭、理发、出行等。从近年北京的各项数据来看,北京产业发展增长势头还非常明显。从北京市统计局最新数据看,2013年1-11月北京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仍然超过8%。从用地数据看,2010年到2012年,北京市工矿仓储用地供应总量为2937公顷,占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16.4%,超过了商品房的用地数量。像北京这种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工矿用地比重还这么高,产业发展的动力仍然这么强,其就业吸纳能力能不高吗?再看服务业,所谓的CBD之类的,只要这些CBD存在,人口增长的压力就很大,除非成为空城。有就业就有人口增长,而且人口的增长和集聚又会进一步创造新的就业,这是经济发展规律。
  显然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人口增长的压力不会有根本的缓解。人口只要增长,那么对住房的需求就是刚性的,在这种背景下采取控制商品房供给方式来控制人口增长,无疑是对北京的房价火上浇油。当然有一个例外,就是现在朝阳的住房供给已经出现了高度过剩,这个假设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可能是不存在的。当房价继续上涨到一定程度以后,房价必将成为北京人口增长的门槛了,到那一天所谓的高素质人口也会考虑生活成本问题了,北京引以为豪的创新活力也就消失殆尽了,“创新”可能也就不能作为“北京精神”的一条了。
  就业机会在这,收入就有保证,那么对大量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就有吸引力,现在通过群租方式,在农村出租大院、城市地下室等地方解决了这部门人口的居住问题。这种居住方式存在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价格便宜;二是相对靠近就业地点。现在如果去打击这些居住方式,流动人口会减少吗?我看未必,那结果会是什么呢?如果朝阳的居住空间减少了,流动人口可以去通州住;通州再打击,还可以去河北住,最近已经报道了30万北漂在燕郊安家的消息。现在的问题是,既然人口可以到燕郊安家了,为什么北京相应的产业不能转移到燕郊呢?当然北京也提出要转移一些所谓的低端产业,比如批发市场。我赞同转移北京的产业,但不是要把城市中对居民服务的服务产业转移出去,那样只会是让我们的城市生活越来越不方便。
  通勤距离的增加,也必然会带来交通流量的增加,结果是不是会使北京日益拥堵的交通更加拥堵呢,日益拥挤的公共交通更加拥挤呢?我们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时,是不是要想一想政策出台的后果呢?换一个角度,从资源能源消耗来看,通勤距离的增加一定会带来能源消耗的增多,这也是与中央提出绿色生态发展模式的政策精神相违背的。
  通过控制住房供给来控制人口能不能实现呢?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人口在北京获得的收入增加与其增加的成本趋于平衡的时候,就能控制住人口增长。但是同时会带来什么结果呢?可能是北京的房价进一步飙升,也会带动北京周边的房价上涨;政策导向的误差,使得北京居民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所谓的经济杠杆确实控制住了北京人口的增长,但是人口增长是控制住了,高成本下使得创造力在减弱,使得城市竞争力不断下降,甚至整个区域竞争力也在减弱。结果可能是全国经济活力下降,毕竟北京不仅仅是北京的北京,北京还是整个华北发展的龙头,对中国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处处长)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控住房供给能控人口吗?
  本文所版面
【第 16 版: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