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肖李组合”淡出 中行未来挑战不小
本报评论员:胡群
  胡群
  1月20日,62岁的李礼辉因到龄卸任中国银行行长,继任者很可能是现年52岁的中行副行长陈四清。目前,中行的官网已经更新了领导班子信息,陈四清自1月17日起任中行党委副书记。
  此次人事更迭,开启了中行新一任领导班子工作,也意味着“肖李组合”正式从中行淡出,他们此前引领中行完成股改,成为首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国有大行。
  在“肖李”搭档的9年时间里,中行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在股改红利释放下,从当年面临不良率超过30%的困境,发展到今天连续3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不过,田国立与陈四清搭配接手的中行股改红利已经殆尽,正面临严峻的内外环境。
  对于商业银行转型,陈四清此前称,“在内外环境新变化的驱动下,商业银行承担的任务、发展方式以及商业模式都将发生质的改变,挑战银行的客户服务、定价、风险管理及IT支持四大能力。商业银行转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从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一直到现在9年的时间,商业银行一直在进行着转型。未来几年商业银行又面临着新的转型。”
  股改红利殆尽
  2004年7月26日,距中行成立股份制有限公司仅有一个月的时间,李礼辉辞去海南省副省长的职务,赴任中行行长,与时任中行董事长肖钢一起,经历并推动中国银行改制上市的全过程。
  李礼辉一上任,即开展国有银行股改,2004年8月26日,中行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完整承继中国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随后,中行先后引进了RBS China、亚洲金融、瑞士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社保基金等投资者。
  股改为中国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建立,形成一个有效的制衡,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格局。随后,中行在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中行率先完成重组改制,股改红利释放得最早,至今已相对较弱。加之近几年受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导致其盈利能力增势并不明显。”某银行业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
  由于股改上市时间不同,各行通过体制机制转变、补充资本、剥离不良资产等带来的红利释放也不同步,对业绩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工行股改上市比中行稍晚,其股改红利释放期相应延后,农行2010年才上市,近几年正是其股改红利集中释放期。
  中行的国际化特色,使其在2007年~2011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低迷中受到的影响较大。如,主要经济体基准利率下调,导致其外币存贷利差变小,影响了总体利差收益;受国际金融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汇率风险更大;持有更多的外币资产和债券,承受了较多的减值损失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中行近几年的盈利增长。
  2012年中行在境内业务上被农行赶超。数据显示,2012年末农行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13.24万亿元和12.5万亿元,均超过中行2012年末总资产(12.68万亿元)和总负债(11.82万亿元);在利润规模上两家银行则十分相近。
  在海外业务上,中行虽然稳坐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头把交椅,但工行正在大力发展国际化。工行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工行境外机构总资产1627亿美元,占集团总资产5.8%;税前利润16.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两项指标与中行差距较大,但工行海外业务推进速度不容小觑,境外机构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39个,境外机构达383家,比2011年增加了144家,增幅高达60%。
  一位曾在中国银行任职,而今在海外金融监管机构的人士向记者说,如果说到中行上市,其实早在刘明康时代就已经奠定了基础,当年由朱民领衔的1216办公室就是为上市专门设置的,应该说集中了中行当时的优秀人才。如果说到影响,刘明康的影响可能更大,尤其是其对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论推广。当然,刘任职其间,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依然沿袭了旧的体制,还不是现代公司制度,但是那只是大环境的影响。
  上述人士认为,过去的10年也是中国整体经济超级增长的时期,所以中行目前的业绩很难说是某几个人的功劳。
  境内海外业务权衡
  2013年3月26日,李礼辉在该行2012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未来3到5年内,中行的海外业务占比将由现在的23%提升至30%左右,并利用多元化经营的平台优势,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不仅包括商业银行业务,也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中行也可以帮助其上市,拓展在海外的融资渠道。
  年报业绩数据显示,2012年中行海外资产总额达到4988.58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13.33%;税前利润达到55.28亿美元,同比增长11.66%;海外机构资产总额和税前利润在集团中占比分别为23.52%和18.62%,中行海外业务核心竞争力与贡献度均远超其他国内同业。
  在中资银行中,中国银行海外网络最为健全,境外机构资源最为丰富,国际业务基础也最为深厚。“中行的‘半壁江山’在海外,海外资产占比近30%,税前利润占比在2002年达到82.7%。”时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张燕玲曾表示。
  不过,自2004年股改时,中行便开始缩减海外业务。2004年,中行海外资产占比为52.89%;2005年降为40.6%;2006年仅为23.5%,海外机构营业利润贡献率为37.1%;2007年,海外资产占比和利润贡献率分别为22.6%和32.5%;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比重仅为24.8%和7.2%。“得益于从那时主动实施的战略调整,中行把业务的重点放在本土市场和本币业务,进而成功地应对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李礼辉说。
  当初看到中国本土市场将是一个发展最快的市场,本币业务将会是潜力最大的业务,中行将业务重心放在国内,反而因祸得福。
  不过,受国内金融脱媒加速、利率市场化推进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等因素冲击,商业银行传统存款市场份额将持续下降,吸收存款的成本也会显著抬升,存款市场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这对客户基数较少的中行来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对此,李礼辉在2013年中报发布会上表示,“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银行的净息差水平都要下降,下降的幅度不完全一样,周期也不完全相同,这对银行来说是一个挑战。上半年利率市场化加大了力度,中行在此过程中净息差不仅没有下降还略有扩大。”
  来自某国有大行的分析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中行经营业绩出现较快提升将是大概率事件。中行作为曾经的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港、澳地区及海外分支机构最多,海外业务、外汇业务、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等业务优势明显,国际业务市场份额长期位居四行之首。从未来看,随着全球经济的企稳回升,在其区位优势和国际化特色作用下,将会重促其业绩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不过,如今国有四大行重排了座次,中行已然垫底。“肖李组合”虽然带领中行走向资本市场,但中行在四大行中与领先者的差距仍在扩大,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异常复杂,自2011年四季度起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已经连续七个季度上升,留给继任者的压力仍旧较大,中行虽在变革,但仍需负重前行。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肖李组合”淡出 中行未来挑战不小
  本文所版面
【第 19 版: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