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就爱“捞偏门”?
史尧尧 银行同业监管政策尽管落地才一周,但是其对市场的影响还在发酵。 相比于之前银监会酝酿的对业务规模进行规范的9号文,此次由央行、银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以下称“127文”)为中国银行业发展设定了新秩序。 不过,市场一方面肯定这是对商业银行创新行为的“拨乱反正”,另一方面却又怀疑商业银行的执行力。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石磊认为,127号文在增加表内非标投资资本成本的同时,也推动了资产表外化,未来银行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肯定依赖表外理财。 新秩序 就在127号文下发(5月16日下午发布)前一天,包括工行、建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8家商业银行和北京、天津农商行向银监会上交了一份统计数据。 一份名为《关于开展商业银行会计问题调研》的文件要求上述商业银行提供2012年、2013年和2014年3月末非信贷类资产(信用风险的非信贷类资产、同业存放和拆放、非标准债券化投资资产)及表外业务(表外同业业务和表外理财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的拨备情况并说明问题、困难以及意见和建议。“计提准备金将降低商业银行的收入进而影响当年上缴税款。因此在制定具体要求前,银监会要了解真实情况并与财政部协商。”一家商业银行高管说。 据记者了解,2014年新年过后,央行和银监会的相关部门就商业银行不断增长的非信贷类资产进行调研,了解业务运作方式、规模等情况。“监管机构想知道,以应收款类投资为主要的非标准债权投资计划规模;商业银行通过买入返售、应收款类投资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理财资金池业务绕过8号文规定继续做资金池规模。”一位被问询的江浙地区商业银行高管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监管部门也考虑到监管政策对市场流动性的压力。2014年2月20日,银监会向商业银行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据记者了解,在随后银监会相关部门对商业银行进行了压力测试。 “以最为重要的流动性覆盖率(LCR)来看,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都不达标(要求比率为100%)。”一位参与压力测试的人士告诉记者。 此外,就在127文发布的一周前,央行周小川行长在一次演讲中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虽然电信、钢铁都是行业,金融业是行业,但是金融行业是管着大家的供血。这也就是说供血出了问题,其他行业也会出问题。如果金融行业开始修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不管你的金融政策、货币政策怎样、正确与否,这样传导都不会畅通。 然而即便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商业银行依然将业绩摆在第一位。 在4月底公布的商业银行2014年一季度业绩显示,16家上市商业银行总资产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其中同业资产较年初增长12%,应收款项类投资增长15%,非信贷类资产明显高于信贷类资产增速。 在同业资产和应收账款类投资两类资产带动下,拥有更多资本的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和南京银行的业绩尤为突出。 最终,127号文出台规制了商业银行表内非标业务扩张迅速,尤其是买入返售类非标业务增加明显。127号文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同业投资应严格风险审查和资金投向合规性审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所投资基础资产的性质,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 下转 20版 上接 19版 在堵偏门的同时,127号文也为银行开了“正门”,既要求金融机构通过增加资本金方式,逼迫商业银行加快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的同业存单业务试点,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标准化和透明度。 然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条路并不好走。 未来发展之路 相比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拥其众多的分支网点,在获取存款和零售业务上具有天然优势。不过,这样的优势却无法完全被发挥。 以资产规模最大的三家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为例,在2013年度公司、个人和金融市场三块业务中,三家银行在个人业务中存贷款之间的利差收入(报表中称为“外部利息净收入/支出”)分别为,-1.68亿元、-123亿元和7.31亿元。 “这主要原因是信贷规模管控。我们首先要考虑国企、公司贷款的规模,没有规模作为支持导致个人业务存贷利差为负数。”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由此,国有商业银行大多选择将多余的资金借给股份制商业银行。 而对股份制银行而言,在受到信贷规模管控、存贷比及资本金限制下,它们为追求更高的商业利润,就尝试各种会计科目处理方式让更多的“贷款”体现在财务报表中。 就此,一条非信贷和表外资产生产线就此产生。而同业业务就此由流动性管理手段变为了一个金融机构之间互惠互利的赚钱工具。 此前,商业银行为了放贷,通过代持一些过桥银行的信托受益权,这些过桥银行资产可以转出表外,之后再进行回购。这类信贷资产因此被两方银行分别记录在同业科目下的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主要贷款银行可以通过这种安排将信贷资产转记为同业资产。 然而现在这类业务被禁止并要占用更多的资本金后,商业银行处境尴尬。“之前商业银行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降低资产的风险。但如果让一家商业银行自己来做,很多项目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内部评审。商业银行更不会去购买其他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一位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管告诉记者。 记者获得的一份多家银行参与的课题报告提出,开发同业资产业务,以资产业务带动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分流后,商业银行需要开发同业资产业务,通过非标资产将资金投放给最终借款人,以获取相应的企业存款,也就是说,从同业市场获取资金,投放至最终借款人,并设法使该借款人提高本行存款留存,从而以资产业务带动企业存款。 报告同时提出,基于此商业银行最好通过自身业务部门或者基金管理子公司、信托子公司等掌控上述全流程,以保障存款不明显流失。 对此,平安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石磊看来,127号文在增加表内非标投资资本成本的同时,也推动了资产表外化。而同业负债占比的限制也根本性的控制了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增速,未来银行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肯定依赖表外理财。 “随后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会上涨。这不是因为商业银行缺少流动性,而是商业银行要向居民兜售这些无法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之前那位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管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