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邮储银行勾画服务现代农业新蓝图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关乎社情民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7年来,高度重视“三农”服务,积极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创新“三农”金融服务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成为我国“三农”金融服务的生力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九次“点名”邮储支持“三农”;李克强总理、马凯副总理先后做出重要批示,鼓励邮储银行发挥优势,扎根基层,为“三农”提供更多更好的普惠服务;国办发[2014]17号文提出“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
  为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金融服务工作,5 月15日至16 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江西南昌召开“三农”金融服务工作会。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江西省委副书记尚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张冬科局长,银监会四部副主任王艳娟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莫建成出席会议,副省长李炳军致欢迎辞。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作工作报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主持会议。会议期间,相关领导还参观了邮储银行支持的现代农业企业。
  现代农业需要金融支持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发展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处在由分散的小农生产向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加快转变的新时期。
  在考察了邮储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支持的现代农业企业后,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深有感触地说,金融服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供给、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
  他指出,“现代农业需要金融支持,金融也是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的重要方面。现代农业规模经营越来越离不开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也培育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巨大市场。如何有效满足现代农业对金融资本的需求,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个巨大的市场,是摆在农业和金融两大行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翻阅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13年度《普惠金融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听取了邮储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报告后,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表示,邮储银行为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三农”工作、小微企业创业、就业等民生领域勇于探索,在用真情和感情推动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上义不容辞,两份报告是金灿灿、沉甸甸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表示:“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金融服务,既是邮储银行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邮储银行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走普惠金融商业可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当好‘三农’金融服务生力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未来5年“三农”信贷投放超3万亿
  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着国家层面的战略安全,也是下一时期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当下,“三农”发展迎来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新型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企业发展正在催生更多的金融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亟待金融支持,农民对结算、贷款、理财的需要进一步激发。中央、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致力于不断深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服务范围、基础设施、政策体系等改革举措,加快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散、补偿、转移机制,“三农”金融市场蓄势待发。
  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张冬科局长表示,邮储银行要提高统筹运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即用好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资源和市场资源、统筹城市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从服务“三农”的“生力军”逐步发展转变成为“主力军”。
  “从邮储银行自身来看,“三农”金融服务是我们的特色所在,更是我们的前途所在。中国不缺银行,尤其不缺大银行,但是缺有特色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在会议上这样定位“三农”金融服务对于邮储银行的意义。
  截至目前,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8300多亿元,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7万亿元,有效解决了800多万农户,1200万户小微企业的经营资金短缺困难。截至2013年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882亿元,同比增长106%,增幅居银行业第一位,连续六年实现增量高于上年。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表示,“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未来一段时期,邮储银行将加快创新,积极为现代农业提供金融支持;巩固优势,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能力;加大投入,努力提高‘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强化管理,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未来5年内,邮储银行在“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将超过3万亿元。
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配合国家政策和发展导向,邮储银行加快了涉农产品的创新推广,重点推进对现代农业的金融服务。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表示,“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邮储银行的重点支持对象。”
  “新型经营主体的核心金融需求是信贷需求,要根据不同经营主体的不同需求、不同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邮储银行表示,将按照“宜场则场、宜户则户、宜企则企、宜社则社”的原则,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推广;重点以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内6000多个家庭农场、农业部确定的6600多个农村专业合作示范社为重点,逐步把业务范围扩展到全国。
  在开展新业务试点的过程中,国家确定的13个粮食主产区、800个产粮大县、15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邮储银行重点推进的区域。“这些地方特色农业比较明显,现代农业推进速度较快。邮储银行已将黑龙江、新疆、江西、浙江、广东、北京、河南、四川、福建等9家分行确定为‘三农’贷款创新实验区。”吕家进介绍。
  一年来,邮储银行各试验区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邮储银行家庭农场贷款在山东、江西等地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家庭农场贷款放款规模已经超过1000万元,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贷款结余规模已经超过30亿元;农民合作社贷款业务在北京、辽宁、吉林、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试点,贷款规模已经达到4亿元。
  创新农村抵质押担保方式
  当前农村融资难,主要是担保难。去年以来,邮储银行围绕农村金融改革,加大了农村抵质押担保方式的创新开发力度。
  围绕农村居民房屋产权、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抵押,邮储银行开发的新产品已经在多地试点,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邮储银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山东、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北京等地累计放款超过1亿元;林权抵押贷款已经在江西、福建等17个分行开办业务,累计放款超过13亿元。
  “下一步,我们要总结试点经验,加快农村金融新产品推广。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关系清晰、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地区,对依法取得相关权证或流转合同的客户,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试点范围。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探索灵活的、与林业抵押贷款相匹配的产品要素。在农房抵押贷款方面,我们正在参照中央精神,加强研究,审慎探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表示。
  除“三权”抵押外,邮储银行也正在加快农业机械设备抵押贷款、水域滩涂经营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贷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等新产品的推广,为“三农”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融资支持。
践行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表示,作为普惠金融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将坚定不移地做好服务,使普惠金融服务向“取款不出村、贷款送上门、理财送下乡、资金通天下、服务全天候”的目标持续迈进。
  “两小”贷款(小额贷款、小企业贷款)是邮储银行的“招牌业务”,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随着“微贷技术”运用的不断成熟,邮储银行正在大力推动“两小”贷款转型升级。2013年以来,邮储银行加大小额贷款产品要素调整和创新力度,支持茶叶、烟草、水产养殖、畜牧业、家禽养殖、农产品收购等区域性特色行业开发;2014年又进一步对分行放权,充分满足分行创新本地化小额贷款产品的需求。小企业贷款则以特色支行为抓手,加大群链开发。目前邮储银行已经建立了72家涉农类小企业特色支行,研发试了点包括互惠贷、增信贷、流水贷等在内的小微信贷产品55种,全力支持地方特色经济、产业的发展。
  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回乡创业农民工、农村妇女和自谋职业者等特殊群体,邮储银行也推出了针对性的金融服务。邮储银行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目前累计放款532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服务经济社会的同时,邮储银行也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健康发展。截至2013年底,邮储银行资产规模达到5.57万亿元,居银行业第七位,全行收入、利润实现了连年持续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率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是邮储银行下一阶段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不仅关乎邮储银行的长远发展,也将影响到国家发展新型现代农业要求的落实效果。邮储银行将把‘三农’金融服务工作与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推动新型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开创‘三农’金融服务新局面,实现‘三农’金融服务的长期商业可持续发展。”李国华表示。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邮储银行勾画服务现代农业新蓝图
  本文所版面
【第 23 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