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 有空地的地方就有音乐
本报评论员:娜斯/文
娜斯/文 纽约的朋友李宏刚、余彦夫妇来电话,说来北京参加音乐学院附中的校庆活动,顺便我也得知音乐学院有一系列的小型音乐会。李宏刚和几个朋友属于一个“上海四重奏”小组,终年在全世界跑来跑去地演出,尤其是欧洲,现在也开始回中国演出了。在大学里也许是个好的开端,但是我希望以后在城市空间里这些艺术活动都成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 说到小型音乐会,我感慨中国学琴的孩子很多,在国际成名的也不少,但是都如同旱地拔葱,跟我们平时的生活没什么关系。而在国外的城市,艺术活动跟日常生活是有联系的,是为人们增添乐趣。比如夏天来临了,纽约的林肯中心就会有室外音乐会,纽约现代艺术馆则有个雕塑花园,夏天周五周六有小型古典音乐演出,音乐在雕塑间星空下流动,别是一种风味,而且都是免费。事实上,国外的艺术博物馆都不仅仅是展画,而是有很多配合展览的活动,包括讲座,也包括音乐会,有的在大厅里,有的在露天花园。 记得母亲1986年去法国进修,在一个叫南特的小城先学了一阵法语,信中说小城广场上每天傍晚都有小乐队在那里演奏,这在欧洲的小城尤其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北京,也有那么多公园,也有艺术馆,就是没有专业的,学琴的孩子们把他们组织起来在那里表演表演也是对孩子和大人都有好处的事情啊。甚至我去一家四合院喝茶,就想,这里是演出四重奏的好地方? 9·11之前我曾在世贸中心工作,那里两楼之间自然也有个广场,也常有艺术活动。我印象深的是有一次碰上三个日本女孩表演日本太鼓,叫太鼓,那鼓自然是大,三个女孩着红裙,手臂上下,红裙舞动,煞是好听好看。台下都是午餐时间出来透风的白领,随随便便就领教了一场太鼓表演。 离世贸中心不远的财经中心则有个玻璃花园,叫冬之花园,冬夏恒春,到了夏天晚上也时有活动。所以,在纽约的上班族就是不专门往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或者博物馆跑,也时常能接受到艺术的熏陶。 纽约市内夏天的各种露天活动怎么会免费?因为它们一般都是非商业性质,由纽约政府的各种基金以及大公司的资金赞助。用的是公共空间,所以市民作为纳税人其实是应有的享受权利。比如中央公园的夏日舞台,是纽约“城市公园基金会”(CityParkFoundation)主持的一个项目,演出包括世界音乐、美国音乐、歌剧、舞蹈、阅读朗诵等等,形式多样。世界音乐邀请美国人不熟悉的世界各地音乐家来演出,崔健就因此出现在夏日舞台上,在一个星期天下午吸引来几千中国年轻人,我也曾置身其中。还有一次印象深的是市立歌剧院演 《茶花女》,大家带了吃的去草地上席地而坐,便享受草地上的野餐,边听歌剧,草地上的人群真是满坑满谷。 前面说过林肯中心也有免费的露天音乐舞蹈演出,从美国民俗音乐到爵士到加勒比、日本等等,强调多元化,中国乐坛另一偶像人物罗大佑就曾在此演唱,两岸学子闻风而动一起捧场。 而卡内基音乐厅不仅仅是世界一流的音乐厅,它也担负着普及古典音乐的任务,比如在周末的下午为家长孩子举行专场,请音乐家为他们边拉边讲解,是纽约很多家长会带他们的孩子参加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