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世界观察
观点加速器
本报评论员:大卫·伊格内休斯

  大卫·伊格内休斯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曾任《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
  如果要写一部有关新闻业的恐怖电影剧本(这年头这样的事不稀罕),我会构想出一种恶魔机器,名叫“观点加速器”。
  这种“加速器”将把一则则新闻放到一组扩音器系统里旋转:一个“情绪分贝”的报道放进去,出来就是一千个分贝。每次“加速器”只处理一篇报道,但就这一篇已是震天动地,把其他声音都淹没了。然后再放一篇进去,声音同样震耳欲聋,就像是一群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一个个相继大喊大叫一样。
  当“加速器”真正轰轰开动时,人们都会被逼疯:这就是我这部恐怖电影的卖点。它将先使一位总统候选人显得胜券在握,6个月后又让他变得像个倒霉鬼。它将让分析家相信一场遥远的战争可以轻松获胜,然后又使其显得败局已定,再后来又似乎有了转机。
  当“加速器”向全球喷洒资讯时,它将扮演多种角色:这个扩音系统既是全球资本主义的驱动器,又是全球恐怖分子的指挥与控制中枢。它将让穆斯林相信,西方人每次提到伊斯兰教都是在亵渎神灵,例如,管一头玩具熊叫“穆罕默德”就是死罪。在另一面,它也能产生等量的仇恨,让西方惶惶不安,以为全体穆斯林都在谋划“圣战”。它将令人怒气腾腾,却不会使人头脑更清醒。
  哎呀,真不好意思。我想,已经有人发明了我的“观点加速器”,它就叫“互联网”。
  在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就已经活在这个恐怖电影的世界里了,资讯泛滥,信息爆炸。资讯在网上倏然而来,倏然而去,对于任何事情,人们似乎都有十拿九稳的想法,不过只能持续15分钟。然后,他们又对另一件事同样笃信。只有一种情绪已经不多了——怀疑。“我不知道该怎么想”、“我了解得不够,不好回答”,诸如此类的话已经很少了。
  回顾整个2007年,看看对于一些事后证明是错误的想法,而当初人们是如何深信不疑的这件事,是很有意思的。这一年是天翻地覆的:你在6月相信某件事,几个月后你很可能会转向截然相反的观点。
  舆论逆转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伊拉克。在年中的时候,美国人似乎都已确信,这场战争是场灾难。初夏时,在华盛顿,两党的政治家都已心急火燎,几乎快要仓皇撤退了。人们普遍认为,布什总统增派3万战斗部队,不过是一个四面楚歌、陷入妄想的领导人的绝望举动。但随后,伊拉克的形势就逆转了:暴力大大平息,而美国人也不再讨论伊拉克问题了。一场原本看似败局已定的战争,却变得如此成功,以至于让人觉得乏味了。
  伊朗也是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地方,尤其对于美国情报分析员而言,更是如此。直到仲夏时节,他们还深信这个伊斯兰共和国在拼命制造核武器,但到了12月,却又以“充足的信心”判断说,其实早在2003年,伊朗人就停止了核弹制造计划。“加速器”又给这些判断火上浇油,上周说我们要和伊朗打仗了,下周又宣布放弃了。
  在总统竞选中,也发生了一些“煮熟的鸭子飞上天”的事情。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在年中时还显得无人能敌,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她领先30多个百分点。但现在,在爱荷华州和新罕布什尔州,她几乎与奥巴马(BarackObama)不分伯仲。在共和党方面,麦凯恩(JohnMcCain)一度似乎是赢家,后来被朱利安尼(RudyGiuliani)拔得头筹,然后是罗姆尼(MittRomney)取代了朱利安尼,哈卡比(MikeHukabee)取代了罗姆尼。唉,怪不得我们的头都转成了拨浪鼓。
  读者要说,这和“观点加速器”没什么关系。情况变了,民意调查也变了,从而观点也变了。没错,但是现在不同的是,每个短暂的过渡期都会经“加速器”处理,从而让人觉得是凝滞不动的。
  如果说2007年就测试了我们的脑反应力的话,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对于2008年,可以预测的是,这将是改变的一年:也许一位黑人或一位女性会当选美国总统;复兴的中国将以一场艳丽的奥运会来庆祝自己重登高峰;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不论输赢,到年底都会逐渐偃旗息鼓……
  今年这个“加速器”仍将没日没夜地运转。5月里看来板上钉钉的事情,也许到11月就变得荒谬绝伦。读者不像我,不需靠发表自己的观点来养家糊口,所以就尽管开心吧。
  (本文由《华盛顿邮报》提供中文版权。王妙玲/译)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观点加速器
  本文所版面
【第 44 版:专栏】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