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救市者”的遗产(11)
这世界该交给谁
本报评论员:易中天

  易中天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yi-zhongtian@163.com
  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和寄托的
  问:前面你说,杨朱认为,如果“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则“天下治矣”,老子和庄子也赞成,请问是这样吗?
  答:是。
  问:为什么赞成?
  答:因为在道家看来,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和寄托的。既然不需要拯救,不需要寄托,当然可以“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
  问:最好的天下,不需要拯救和寄托?
  答:是,至少庄子说得很明确。有个成语,叫“相濡以沫”,你知道吧?
  问:中国人都知道。
  答:这个中国人都知道的成语,就出自《庄子》一书,《大宗师》篇和《天运》篇都讲了。庄子说,泉水干了,鱼儿们一齐被困在陆地上。为了生存下去,它们相互吐出湿气让对方呼吸,这就是“相稴以湿”;相互吐出唾沫让对方滋润,这就是“相濡以沫”。
  问:这不是很感人吗?
  答:是很感人。事实上,相濡以沫,一直被视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庄子对此显然也并不否定,他也是肯定的。只不过在他看来,这并非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相濡以沫”是很好,但不是最好。
  问:为什么?
  答:请你想想,鱼儿们为什么要“相稴以湿,相濡以沫”?困在陆地上了呗!为什么被困在陆地上?泉水干了呗!由此可见,相濡以沫的前提,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那么,泉水不干,鱼儿们永远生活在水中,岂不更好?
  问:这倒也是。
  答:所以我曾经说,我无比敬重见义勇为的人,但决不希望人人都成为这样的英雄。因为一旦有见义勇为,就同时意味着或者有灾难,或者有犯罪。这是第一点。
  问:第二呢?
  答:再请你想想,鱼儿们这样相互用湿气呼吸,相互用唾沫滋润,救得了对方吗?
  问:救不了。
  答:救得了自己吗?
  问:更救不了。
  答:既救不了别人,又救不了自己,又有多好呢?
  问:话不能这么说吧?你这样说,不觉得太势利、太功利了吗?没错,相稴以湿,相濡以沫,可能是既救不了对方,又救不了自己。但是,明明知道救不了,还要尽力去救,这样一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重吗?
  答:是很值得敬重。但在敬重之余,你难道不觉得心酸?请你想一想,困在陆地上的鱼,就算把所有的唾液都吐出来,又能有多少呢?我家屋檐下,曾经有一个鸟巢,里面有几只出生不久的小鸟。有一天,鸟爸爸和鸟妈妈出去觅食没有回来,天却突然变了,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那个鸟巢,真的是“风雨飘摇”。这几只没有抵御能力的小鸟,就只能紧紧地偎依在一起,相互遮蔽温暖,让人看了十分心酸。
  问:你救它们了吗?
  答:救不了。我们尝试过,发现只会坏事──或者会把鸟巢撞落,或者会把小鸟吓跑。那可是高空啊!
  问: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答:是啊!那种无望、无助和无奈,过目不忘。
  问:但是,正因为小鸟们的紧紧偎依,或者鱼儿们的相濡以沫,可能于事无补,这才特别感人,甚至让人肃然起敬吧?
  答:没错,正是这样。的确,作为个体,能够在困境之中以微弱的力量相互救助,这实在是很崇高、很悲壮,也无疑给那无望的世界平添了希望的亮色。但是,一个社会,如果把每个个体都逼到这个份儿上,难道还是一个好的社会,或者说是社会的最佳状态吗?
  问:那你说社会的最佳状态是什么?
  答: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每个人都不需要救助别人,也不需要别人救助。
  问:为什么这就最好?
  答:因为这意味着天天风和日丽,小鸟不会面临覆巢之灾;泉水永远不干,鱼儿们不会困于陆地。唯其如此,庄子才说,“相稴以湿,相濡以沫”固然好,却“不如相忘于江湖”。
  问:问题是,这可能吗?
  答:是很困难。没有人祸,还有天灾!因此,我们仍必须高度肯定相濡以沫,肯定见义勇为。只不过,在老子和庄子看来,我们这个世界即便要拯救,要寄托,也只能托付给杨朱那样“一毛不拔”的人,由他们来拯救天下。
  问:老子和庄子说了这话吗?
  答:说了,而且说得很明确。
把自己看得比天下还重,就可以托付天下
  问:老子和庄子怎么说?
  答:老子的说法,是“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庄子的说法,是“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这两个说法,几乎如出一辙,意思都一样。
  问:什么意思?
  答:重视自己超过重视天下,爱护自己超过爱护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问:有没有搞错?可以托付天下的,难道是把自己看得比天下还重的“自私鬼”,而不是那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
  答:后世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先天下后个人,二是先忧患后安乐。从周公到孔孟,都这样主张,也都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托付天下。所以,这是儒家的观点,不是道家的思想,也不符合道家的思维方式。
  问:道家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答:逆向思维,反过来想问题,也反过来说,老子谓之“正言若反”。这样一种“反向思维”或“逆向思维”,在《老子》一书比比皆是。比如“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上德若谷,大白若辱”。也就是说,明白就像隐晦,前进就像倒退,高尚就像卑下,洁白就像污黑。按照这个逻辑,当然越是重视爱护自己,就越是可以托付天下。
  问:我们也不能只顺着老子的逻辑来,还得看有没有道理吧?
  答:我看有道理。不但有道理,而且很有道理。
  问:有什么道理?
  答: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天下人,所有人之总和也。因此,天下人的天下,也是每个人的天下。也因此,重视爱护天下,就是重视爱护每个人,包括我们自己。
  问:这没有问题。
  答:既然如此,这种重视和爱护,是不是就应该从自己开始?
  问:为什么必须从自己开始?
  答:因为没有人能够救得了所有人。但是,如果救不了所有人,那就救不了天下。因此,拯救天下的最佳方式,就是每个人自己救自己,通过救自己来救天下。事实上,如果每个人都救了自己,天下也就等于被拯救了。所以说,能够拯救自己的人,才能够托付天下。
  问:不能拯救自己,就不能托付天下吗?
  答:当然。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都救不了,又怎么能救天下?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重视、不爱护,怎么能指望他重视别人、爱护别人,重视天下、爱护天下?不信你看那些视死如归的“侠客”或者“江湖好汉”,自己脑袋固然别在腰带上,别人的脑袋又何曾放在眼里?显然,只有首先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首先爱护自己,才能爱护社会。真正贵天下、爱天下的,也一定是贵自己、爱自己的。
  问:这一点我并不反对。我的问题是,怎么就不能既爱自己又爱天下,先爱天下后爱自己?为什么可以托付天下的,就一定得是重视爱护自己超过重视爱护天下的人呢?
  答:因为托付天下是大事呀!大的东西或者事情,在老子那里都是反着的。比方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因此,大公若私,大私若公。也就是说,最无私的,看起来就是最自私的(大公若私)。因为其实最无私,所以反倒能把天下交给他。相反,最自私的,则往往表现为最无私(大私若公),因此反倒不能把天下托付给他。
  问:是这样吗?
  答:好像是。康生这个人,你知道吧?
  问:知道,祸国殃民的大恶大奸。
  答:然而康生却是唱“大公无私”的高调,唱得最响亮的一个。他在“文革”期间,大搞“破私立公”,害得许多人倾家荡产。他自己呢,却趁机攫取了许多文物,包括以“审查”、“调阅”的名义,把博物馆里的字画据为己有。我们知道,收藏家收藏字画是要加盖印章的。你知道不知道康生盖的印,印文是什么?
  问:是什么?
  答:大公无私。
  问:这真是虚伪透顶。
  答:所以我说,伪君子比真小人更恐怖。
  问:但这也是个别现象吧?毕竟还有真诚的人。比方说孔子、墨子等等,他们挺身而出拯救天下,难道也是作秀,也是打着“为公”的旗号在“谋私”?
  答:当然不是。孔子、墨子还有孟子,他们的“救市”,应该说是真诚无私的。尤其是墨子,那可真是“一腔热血,两袖清风”。然而在道家看来,这种真诚和无私,恰恰是最大的虚伪,最大的自私。比如《庄子》一书的《天道》篇,就曾经借老聃的口说,你们这些人,讲什么“仁义道德”,提什么“救市主张”,自以为 “兼爱无私”。你们当真无私吗?不,你们最自私(无私焉,乃私也)!
越是想救治天下的,就越不能把天下交给他
  问:道家为什么这样说?
  答:因为在道家看来,儒家和墨家这样东奔西走、积极救世,无非是想当“圣人”,当“救星”,当“救世主”。这难道不是自私,不是最大的自私?别以为不要钱、不要利就是“无私”。他也可能要别的。
  问:要什么?
  答:要名。要“清誉”,要“盛名”,要“万古流芳”,要“经天纬地”。请大家想想,这是“无私”呢,还是“自私”?所以道家认为,一个人,越是想治天下、救天下,就越不能把天下交给他。
  问:为什么不能交给他?就因为“自私”?
  答:自私只是问题之一,之二是“狂妄”。请你想想,天下出了问题,哪里是一两个人救得了的?何况在道家看来,不但一两个人救不了,而且根本就没有人救得了。
  问:那谁能救?
  答:天。天下,是“天”的。只有天能创造,也只有天能拯救。你们儒家、墨家,也来“拯救天下”,岂非“替天行道”、“代天立法”?天的事情,人来做,已是狂妄;如果还要把所有人都做不了的事情,全放在自己一个人的肩膀上,岂非双重的狂妄?
  问:狂妄又怎么样呢?
  答:就会产生第三个问题──“霸道”。你想啊,以一己之躯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这得多大的勇气,又得多大的魄力?于是我们就要问,你这勇气和魄力来自哪里啊?
  问:你说来自哪里?
  答:自信。但凡想救天下者,无不自信。比如孟子就说,世界上为什么要有我们这些社会精英?就因为要有人用自己觉悟到的真理,去启迪教育人民(以斯道觉斯民);也因为要有人用自己掌握到的真理,去拯救世界(平治天下)。这样的事情,我们不做谁做(非予觉之,而谁也)?除了我们,又有谁能做(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真是好大的口气!
  问:哇噻!这不是很酷吗?
  答:是很酷,也很恐怖。
  问:为什么恐怖?
  答:因为他们自以为觉悟到真理,掌握了真理,真理就在自己手上。
  问:这难道不好吗?
  答:真理在握很好,自以为真理在握不好。自以为真理在握,必定“横行霸道”。
  问:为什么?
  答:你想啊,按照一般人的理解,真理只有一个,对不对?
  问:对呀!有问题吗?
  答:有。既然真理只有一个,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么,但凡不同的意见,就一定不是真理,甚至一定是谬误。是谬误,就得批判。为了“捍卫真理”,还必须对不同意见痛加批驳。结果是什么呢?必定是“霸道”。
  问:那你说应该怎样?
  答:宽容。我们应该记住,真理可能只有一个,却未必就掌握在自己手里。或者说,我们未必就掌握了真理的全部。更多的情况,可能是我们掌握了真理的部分,别人也掌握了真理的部分,大家都只掌握了某一部分,合起来才是全部真理,甚至合起来也还只是真理的更多部分。比如先秦诸子,就是这样。他们虽然观点不同,多有争论,却其实是各有各的道理,也都部分地掌握了真理。或者说,儒、墨、道、法,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在接近真理。所以,我不主张倾向于某一家,更不主张独尊某一家。我的主张,是“兼收并蓄,各取所需,抽象继承,持续发展”。但那些自以为真理在握的人,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
  问:很难做到又怎么样?
  答:如果只是民间思想家,也只是打“笔墨官司”,这没有关系,甚至很好。不同观点,不同意见,就应该交锋、辩论。在辩论的时候,也应该坚持,应该把话说透、说到底。这对人类认识的发展很有好处。“真理越辩越明”嘛!但是,如果民间变成了官方,思想家变成了政治家,就要小心了。
  问:为什么要小心?
  答:因为他很可能利用手中的“公权力”,强制推行自己的主张。这就会造成两种危险,一是“横行”,二是“霸道”。所谓“横行”,就是不管对不对,都得照他那一套去做。所谓“霸道”,就是不管对不对,都得按他那一套去说。结果会怎么样呢?不说大家也清楚。在这个时候,领导人的个人道德品质越好,就越危险。
  问:此话又怎讲?
  答:因为大家会说,哎呀,他又不是为自己!没错,毫不利己,可能“专门利人”;两袖清风,可能“造福一方”。但也可能相反──毫不利己,专门害人;两袖清风,十恶不赦。这样的例子多了去,希特勒、本·拉登、波尔布特,都是。
  问:所以,世界不能交给他们,不能交给那些想救天下、治天下的人?
  答:这个嘛,也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下期内容:不折腾,才有救。作者新书《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版)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这世界该交给谁
  本文所版面
【第 46 版:历史视界】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