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放贷冲动大于实际需求 紧缩下信贷将趋正常
本报评论员:胡蓉萍 王玉
  胡蓉萍 王玉
  今年初,某国有大型银行山东分行出现了一个特别状况,该分行目前放贷已经超过30亿元,往年的存款开门红变成了今年的贷款开门红。
  “因为我们有总量要变小的预期,趁着总行还没有下达总体计划,大家现在都在加快放贷步伐。”该分行分管信贷的副行长称。
  2010年第一周几大行贷款增长达到了6000亿元,信贷需求在年初就集中释放。银行界预计,1月份信贷规模可能会达到1.2万亿元。
  但随着监管层不断释放紧缩信号及相关调控措施的出台,信贷规模将趋于正常。
实际需求回落
  无处放款成了上述分行人士的忧心事。
  “实体经济的需求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放缓了,现在我们正在努力挖掘贷款需求点。”该人士称。去年该分行新增贷款中仅一半投入到了实体经济,四分之一投入到了政府平台贷款,另有四分之一是各种票据融资等。
  对短短7天银行放出高达6000亿元的贷款,被认为是强劲的经济增长带来的信贷需求,但上述分行负责人则认为这样解释很牵强:“贷款需求其实没有那么旺盛,经济要过热了。去年底其实我们想争取多放一些贷款,但是发现依然需求不旺盛。”
  无论如何,由于预期政策走向不断趋紧,银行势必加速审批发放,抢占时间窗口。
  一位工行相关部门人士说:“去年中行国内信贷市场异军突起的经验表明,抢先放贷才能抢占市场先机。”
  目前各大银行正在制定今年的信贷投放规模,其计划基本为比上一年度减少20%-30%。
  对于今年信贷规模的总量,某大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认为,今年依然会进行控制。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对信贷总规模控制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农行相关业务部门认为,去年初大规模的信贷放量中有票据的原因,如果今年能够排除这个原因,把贷款做实,相比去年减少20%-30%,对银行利润和企业需求都不会有影响。
  另一个和去年有所不同的是2010年的放贷结构。
  由于房价上涨,房地产贷款已不可能同去年那样宽松。据了解,在近日国办开召开的房地产方面的一次会议上,没有再讲“改善性住房”的提法,政策都按照“二套房”的说法来。
  不过,消费将依然会获得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消费公司试点,家电下乡等会获得进一步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三农也会是重点领域。与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等信贷支持的研究方案正在央行的案头。
  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风电装备、多晶硅等对新上项目要发改委核准,无疑增加了这几个行业的获得信贷的难度。
  此外,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依然被监管层所鼓励。
紧缩下的信贷走向
  提高央票发行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释放的紧缩信号已然明确。
  相对于之前市场对于央行至少在春节前不会调整准备金率的普遍预期,此次出其不意的上调被描述为“手段还是比较强硬”。
  花旗集团机构客户部亚太区宏观与策略研究部副总监彭程在15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甚至认为中国央行的部分退出政策应该在去年年底就推出,他预测央行将在近期推出一系列组合拳来控制流动性和资产价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明确定调就是对于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
  央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目前经济形势用“变幻莫测”来描述:“前几天还产能过剩呢,这几天就不产能过剩了。前几天CPI还零以下呢,现在就零以上了,经济形势真的瞬息万变啊。”
  进出口猛增表明外需已经强劲反弹,迪拜事件并没有形成全球性的风险,全球金融体系在大家的眼中也没有坏到哪里去,虽然失业率仍然比较高,但是新兴经济体增长很快,欧元区日本和美国三季度应该已经进入了正增长的通道。
  “这就是新的经济形势的出现,有些数据还没有公布,等公布了就会发现经济形势确实发生了变化,央行考虑灵活性和针对性也就合情合理。”央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
  “总的贸易规模和去年比确实是在上涨的,外需起来之后,就很容易过热或者接近过热,尤其是投资需求旺盛,大家估计12月份通胀不会低,另外新兴经济体也出现了一些通胀的苗头。”银监会相关人士认为。
  在这位人士看来经济基本得到回升巩固,这时也更应该把重心转向结构调整上。
  其实从去年开始,监管层就已经关注信贷和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的问题。大量贷款往下贷,其隐藏的风险让监管层担忧。
  “去年下半年开始月增量就已经下来了,也说明经济内在的动力比上半年要强很多。这样情况下,过多的货币,过多的信贷,不利于管理通胀预期,也不利于调整结构。”
  在上述人士看来这种调整也应该有前瞻性,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央行也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但不会走回到过去紧缩的路子上,因为仍然面临着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
  “在全球虽然好转,但还没有实现可持续的可以看得见的强劲的增长的情况下,对货币信贷还是要保持适度宽松,因为不能把暂时性的好转看成是根本性的好转。”上述人士称。
  过去信贷增长比GDP加CPI高大概3.2个百分点,如果这样2009年可以说是过度宽松,因为GDP是8.5%,CPI是零,信贷高于两者之和20多个百分点。
  这种远远偏离常态情况下监管层认为信贷必须回归常态,“不然CPI会上升很快,但是也不能一下子回来,因为还要考虑增长”。但无论是央行还是银监会都会努力采取措施将贷款增长幅度往常态化方向引导是确定的。
  正是针对这种想法,一系列政策出现。“除了央行的这些政策以外,银监会是动态监管,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集中度等逆周期监管。比如这次发这个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就是因为现在银行资本的根基肯定没有过去那么厚了,去年放了那么多款,往往风险会滞后,不良也会上去,这些肯定都需要资本来吸收。”上述银监会人士称。
  工行投行研究中心副处长史晨昱认为,从目前看,调控的立足点应是稳信贷。包含两个含义:一是将全年信贷稳定在8万亿左右的水平;二是以投放更加均衡、平稳,防止重现去年大起大落现象。
  “此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不意味着信贷会猛刹车,更多体现点刹的意味。”史晨昱认为,由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适当规避对信贷投放的不利影响,因此,对信贷投放的实际抑制作用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如果效果不理想,监管当局有可能实行按月监控的信贷规模管理。可以预计,窗口指导也可能会更加频繁。”史晨昱称。
  在这位人士看来1月信贷对于货币政策尤其是准备金率上调的作用并不大,形势明朗要等到春节后。
  目前统计局数据尚未公布,此数据也被上述央行人士视为是真正对货币政策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放贷冲动大于实际需求 紧缩下信贷将趋正常
  本文所版面
【第 19 版:银行】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