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让我心力憔悴
讲述人:姜义非 身份:公司职员户籍:河南 现居住地:温州 就像一个人生下来,就有生存权一样,我的要求仅仅是,在中国的随便一个地方——城市或者农村都行——把户口落下来,拿到一张身份证,好应对生老病死、结婚生子、务工暂住、身份审查这些相关琐事。但如此基础的权利申诉,也一波三折,耗了近10年。 我原籍河南,1996年考上大学。那时考大学并不容易,我高考考了627分,也就上了一所普通院校——洛阳工学院(现为河南科技大学),要是户口在北京,或许能上个重点吧。 入学时,凭录取通知书我把户口和粮食关系转到了学校,我很兴奋,这一刻,终于变成城里人了。现在想来,这样的城里人身份,宁愿不要,因为最终我还是回到了起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2000年毕业时,早已不包分配。作为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工作并不好找。东奔西走后,我签了温州的一家民营企业。 当年7月,我拿了毕业证、迁移证、报到证到温州来报到,在公司干了两个月后被辞退。公司就把迁移证和报到证退还给了我,让我自己另谋出路。那时我也不了解政策,很茫然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把迁移证和报到证寄回学校的就业中心,并附信作了说明。因为我知道没有就业落户的学生,学校保留学生户籍一段时间后,会将其打回原籍,这正是我所希望的。 我忙于找工作,无暇顾及户籍之事。半年后,我找到工作稳定下来,回学校转户籍关系。没想到就业中心把我的报到证、迁移证和信都弄丢了。我只好到学校所属派出所另开迁移证,派出所的同志说,必须要本人没有落户的证明。我只好返回温州,到第一家公司所在的区属派出所开了一张本地查无此人的证明,这才开了一张新迁移证。 我想把户口落到工作地的人才中心,于是拿了迁移证再次返还温州。到人才中心提出挂靠集体户口的要求后我被告知,必须要有个人档案。于是我只好再次返还学校找档案。管档案迁移记录的人显得很不耐烦,说毕业近2年了还找什么档案?生存大于一切,我只能利用假期办这些事,时间上确实有所耽误。我只好陪着笑脸好说歹说,她终于答应帮我查,结果发觉我毕业时签了工作,档案也随迁移证转了过来,不过它们不同步。 我只好再次返回温州,来到温州市人事局。温州人事管理挺规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也挺好。我说明自己的意图后,工作人员让他我报上姓名,工作人员录进电脑后说:“没有你的档案。”工作人员让我到龙湾区人事局(也就是我参加工作公司所属的区)去查,于是我又马不停蹄赶到龙湾人事局,结果仍然没找到我的档案。 我彻底失望了,回到人才中心问能否通融,却被告知,没有个人档案一切免谈。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工作、结婚、银行开户等等都需要户籍证明和身份证,没有户籍就是黑户。我考虑把户籍落回老家,于是我再次返回洛阳,到了学校派出所,申请把迁移证改签回原籍。历经了一大番解释,又花费了若千大洋,终于拿到一张新的迁移证。 到了老家,乡里户政处的户籍警说,你的户口已经迁出,现在是非农业户口,不能回来。我说,我宁愿当个农民。户籍警说,农民也不是你想当就当的。户籍警接着说,你去县里吧,可以将户口落到县里,我只好来到县公安局的户政处,说明意图,表示我是大学毕业,户籍想落回原籍,那位服务小姐白了我一眼,想必是说,没出息,出去了还回来干嘛!然后甩出一句,“证件拿来。”我把毕业证、迁移证拿给她,她翻了两遍说:“没有报到证啊。”我解释说,我在温州民企打工,朝三暮四,工作不定,没有在县里上班,她说不行,没有报到证不能落户。 我身心憔悴,对这个户籍制度感到失望和茫然。这时是2005年左右。 就这样我自暴自弃,决定让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过上了“黑户”生活,每个月赚来的钱我都交给 “老婆”,实际上是女朋友,因为没有户口,不能结婚,也不能生子,钱都存到她的折子上。直到有一天,因为一些事我们吵翻了天,“老婆”带着钱,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我不恨她,因为那十多万也不足以弥补我对她的承诺,也弥补不了她的付出。 2008年底,我回农村老家过年。户籍警告诉我现在政策有变化了,大中专毕业生可以落到乡里的集体户口上。那一刻,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天我拿到了户口本,上边的住址是:河南省伊川县**乡乡政府*号家属院,这是一个虚拟的住址,但我已经满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