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谁为汽车社会的文明缺失埋单
本报评论员:陈晓伟

  星期三会客室
  “星期三会客室”栏目是由《经济观察报》、搜狐汽车和北京交通广播联合制作,每周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各方嘉宾畅所欲言。每星期三上午10:00-11:00,在北京交通广播(FM103.9)《汽车天下》节目中直播,同时,搜狐汽车(auto.sohu.com)进行视频和文字直播。
嘉 宾:新华社资深记者 南辰
  北京晨晖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 柏燕谊主持人:汽车天下主持 梁洪
  3月23日上午,西安大学生药家鑫撞人后刺死伤者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庭审结束时法官宣布,经合议庭合议后择日宣判。
  主持人: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药家鑫虽然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他做了如此残忍的事情就必须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是没什么可商量的。这个事件之所以让我们如此痛心,最根本的原因是它暴露了教育的悲哀。
  南辰:我认为我们的汽车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近些年很多起交通肇事的恶性案例是由年轻人所犯,证明它不是一个孤案,而是一批刚刚跨过18岁成年人门槛的手里又有车钥匙的人犯下的群发性错误,这种群体性错误跟社会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我们这个汽车社会太年轻了,进入汽车社会的步伐也太快了,很难避免一些比如教育不到位、学习不到位的问题。药家鑫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的表现,也表明他对遇到恶性交通事故的心理准备和培训严重不足。
  主持人:这个事件之后,我们意识到这是现在汽车社会当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谈到教育就必须要谈到驾校,很多人都觉得驾校教育也存在严重的缺失,基本上就是教会你一些基本的驾驶技能,对于心理方面甚至是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育是完全空白的,柏老师有什么看法?
  柏燕谊:既然叫“校”,说明它的教育应该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型,那就叫师傅不叫“校”了。我刚才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学车的经历,也考交规,也给你放一些照片幻灯片,播放一些事故现场等等,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感觉是形式,完全就是底下同学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不会去关注这些东西,觉得那些离我们太远了,没有起到一个教育的作用。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是和驾校的教育方式,还有传授给学员的渠道是有关系的,所以我觉得在驾校的教育过程当中他们只注重技术教育,而忽略了多层面的心理教育和一些礼貌型的、道德型的教育等,我建议把这两个方面纳入考试范围。
  主持人:站在汽车社会的角度看,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到底哪些地方缺失了,而对于整个社会教育体系来讲,不管是驾校还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都要考虑我们在进入汽车社会之后面临的一些新问题。
  柏燕谊:首先家长要不要给子女买车这是一个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不给他一个行凶工具的话,他就很难通过这个工具来做一些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的事情,我们不能不说其实药家鑫伤害张妙的同时也对自己造成了一生的重大伤害,对他的家庭造成重大伤害。
  另外,父母应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90年代的孩子确实是看着父母怎么开车,他以后就怎么做,如果在车上有自己的孩子,如果青少年还是未成年,当他们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别猛抢猛并开着窗户骂,这样一个行为会使孩子认为在车里可以随意发泄情绪。学校也应该给予相应的一些控制,这应该是一个硬性规定,校园里面不要有学生机动车,可能有人说凭什么,我们是有人权的,但是与安全、心智的担当能力和很多综合素质的成长相比较的话,这个还是滞后一些的好,要做到相互理解,至少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规定。
  (实习记者 陈晓伟 整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谁为汽车社会的文明缺失埋单
  本文所版面
【第 36 版: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