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3突围上汽双品牌战略再落一子
本报评论员:张煦
张煦 对于把自主品牌战略定为“十二五”发展重点的上汽集团来说,MG品牌的迅速崛起犹为重要。与上汽的另一个自主品牌荣威相比,MG无论在销量还是品牌知名度上都要略逊一筹。迅速上量,提升市场占有率,是MG的当务之急。 在这样的背景下,价格区间为6.97万元至10.37万元的入门级车型MG3被推上了市场。 这也是上汽完善双品牌战略的关键一步。如果MG3能如上汽所愿实现“量”的突破,不仅能大幅提升上汽乘用车的盈利能力,也能让MG品牌的重塑之路走得更顺畅一些。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刚刚发布的2010年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全年整车销售目标为400万辆,预计营业收入3471亿元,营业成本2757亿元。在2011年公司经营的主要任务中,“集成各类资源加快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确保荣威、MG多款新车型成功上市,不断提升自主品牌销量规模”赫然在列。2011年,上汽乘用车的销售目标设定为23万辆。 “MG3是用来走量的”,上海汽车市场传播及公共关系部副总监汤跃进坦承,上汽乘用车将靠这款产品使MG品牌跻身主流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车领域,MG一直长袖善舞。在MG的兴衰史中,小型车均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在进入中国以前,MG3车型是该品牌销量最高的车型。 目前,MG品牌在上汽自主品牌阵营销量中所占比例未满三成。因此,MG的销量将直接影响到上汽乘用车的规模是否能迅速扩张。 事实上,MG3的入市对MG品牌的增值也有多层深意。首先,MG3进一步完善了MG产品体系。目前,上汽乘用车MG品牌,已经拥有运动紧凑车型MG6Saloon和MG6Fastback、跨界小车MG3SW、英国血统的中级车MG7和跑车MGTF。而此番进军竞争激烈的A0级小车市场,则使得MG体系更加周全。其次,这也使得上汽的双品牌战略更为清晰,荣威和MG得以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在盈利方面,2009年,上汽自主品牌首次盈利,使得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的自主品牌战略实现突破。自此,如何在“十二五”期间收获更多的利润,提升盈利能力便成为考量上汽自主品牌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在上海汽车品牌规划总监刘涛看来,虽然销量并不尽如人意,但品牌层面MG的溢价能力要高于荣威。 “让经销商提升盈利能力,是MG3担负的更重要的任务。”汤跃进说。 2010年,继上汽通用五菱之后,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的整车年产销量分别突破100万辆,而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量为16万辆,虽然同比增长78%,但与合资公司相比,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在上汽的计划表中,“十二五”期间,将更加注重自主品牌和自主研发。上汽给上汽乘用车公司设定的产销目标是,于2015年实现年产销70万辆,这较此前乘用车公司自己提出的60万辆目标更为激进。 然而,2010年,MG品牌旗下小型车MG3SW、中级车MG7的年销量分别为6600辆和1600辆,即使是上汽乘用车重推的个性紧凑车型MG6年销量也不过2.1万辆,与荣威550全年8.18万辆的成绩差距明显。因此,在荣威已经有了稳定销量和品牌知名度之后,MG的迅速突围势在必行。 “欧洲标准、英国设计、上海制造,是MG3区别于其他车型的优势。”据汤跃进介绍,MG3采用了最为严苛的欧洲技术标准,设计是英伦风格,且在上汽最先进的临港工厂制造。 在汤跃进看来,MG甚至不能被简单称为自主品牌,而是中国人掌控的国际化品牌。与荣威“中国人自己的高端品牌”不同,MG更强调英国血统和国际化定位。 “作为MG品牌旗下入门级车型,MG3此番将以战略车型的高度进行全面推广。”汤跃进说。 尽管如此,MG3的突围仍要面临诸多挑战。目前,A0级小车市场是多家乘用车企业的战略腹地,雨燕、嘉年华、玛驰和同样来自上汽旗下合资品牌的新Polo、晶锐、乐风等都是MG3的竞争对手。 “接下来,MG的车型数量将比荣威更多。”上汽乘用车相关负责人称。一系列新车已经在酝酿当中。即将于4月份举行的上海车展上,全新两厢车型MG5也将全新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