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国立大学”不应纳入地方私囊
本报评论员:胡乐乐
  胡乐乐
  今年,清华在高考中一共录取了北京考 生 295人——扩 招45.3%;北大一共录取了北京考生294人——扩招33.6%。清华、北大在今年的录取中,毫无征兆地突然大幅扩招北京考生,强烈地刺激了公众。
  为何要突然大幅扩招北京考生?对此,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于世杰近日表示,北京考生报考踊跃,而且生源质量较好,是今年在京扩招的原因。然而,这个扩招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难道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考生报考不踊跃?生源质量差?
  其实,我们不能仅止步于追求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还应该进一步思考和考问。北大、清华等39所“985”大学作为最顶级的国家重点大学,性质全为公立大学,且均是中央部委直属的。按理说,“985”大学本质上是国立大学,自然应该向全国所有考生一律平等。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央财政紧张和地方政府控制土地等问题,这39所国家重点大学不得不长期依靠于校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在享受地方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和住房福利等好处的同时,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大学——北京人民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上海人民的复旦大学、浙江人民的浙江大学、湖北人民的武汉大学、山东人民的山东大学——每年的招生,大量名额分配给了所在地的考生。虽然一再饱受绝大多数国人的强烈抨击,但“985”大学为了吃奶生存,不得不继续匍匐于地方政府的胸前。
  面对这样的问题,一条可行的改革的办法就是,中央应该痛下决心,让“985”大学彻底摆脱对地方政府的依赖,成为名正言顺的国立大学。既然是国立大学,那么它们就必须向全国所有考生公平开放,而不能不公平地偏爱所在地的考生。这就要求,一方面,国家必须想方设法,在中央财政和住房政策等上全力支持“985”大学;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大力鼓励“985”大学的校友回馈母校,并引导非校友的个人和企业对这两所大学进行捐资助学。只有“985”大学在经济上能够完全独立于地方政府,免于地方政府的挟持,才能将招生名额公平公正地分配给全国所有考生,而不是现在的不正常地青睐于所在地的考生。
  当然,这注定是一个中央和地方激烈博弈的过程,其难度一如异地高考开放。地方政府为了其各自的地方利益,向来严重阻碍中央对教育公平的大力推进。在“985”大学完全“国有化”上,地方政府必将抱团全力阻止。
  地方政府一再搬出它们为这些大学贡献了很多,如为教职工提供了住房、医疗、教育等福利,所以这些大学理应给本地考生优惠。但其实这是美丽的谎言。一方面,世界著名大学并不这么做——哈佛大学并没有对马萨诸塞州的学生以特殊优待,斯坦福大学没有对加利福尼亚州的学生以超国民待遇,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也没有对牛津郡和剑桥郡的考生以任何优惠。如果按照我国地方政府的解释,哈佛、斯坦福、牛津、剑桥岂不也要招生“本地化”?另一方面,“985”大学给所在地政府创造的各种收益——就业、经济、旅游、科研、文化等,远远大于其投入。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以“985”大学的完全“去地方化”,来大力促进高考招生录取的公平,让全国所有考生都能公平地考入这39所国家重点大学。
  (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讲师)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国立大学”不应纳入地方私囊
  本文所版面
【第 16 版: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