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不再逃避的职场
本报评论员:文婧
  文婧
  曾去一家工控公司面试中意的职位,负责笔试的经理为人客气,办事得体。三天后,和经理联系确认笔试结果时,其座机不接,手机不接,短信不回,犹如人间蒸发。直到后来,他的同事帮我打听到了真相——部门Headcount没申请下来,遂果断停招,但直接告之会显得不够专业,不如玩玩失踪。原来如此。
  谢明在《管理智慧:寻找撬起地球的支点》中鲜明指出,商务社会中,部分人对难以做决定的事,会采取回避态度,明知问题也不去想对策,使问题更难处理。这种逃避行为,又称为“鸵鸟政策”(head in the sand approach)。
  从某种意义上说,启用鸵鸟政策的团体和个人,并没意识问题的存在并不会因回避而消失。逃避责任的同时可能透支信用额度,甚至危及到自身。
  东家的两部门曾极不对付,A部门老板对B部门老板的得寸进尺行为采取步步忍让的方针。不料有天B部门的老板飞了趟美国,给CEO讲故事说业绩,目的便是让CEO意识到,A部门完全是个累赘。很快,A部门全盘被B部门吞并,A部门老板瞬间成了B部门老板的下属,悲从中来,黯然辞职。
  比如某公司的冰箱门饱受消费者非议,但他们长期沉默,结果他们的几台冰箱被人拖到中国区总部门口当场砸掉。再如,某汽车公司几年来一直试图规避其DSG变速箱的质量问题,最后东窗事发,在公众和媒体面前颜面扫地。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饱受鸵鸟政策刺激的受害方,倘若直接接触无法奏效时,不如果断放弃那位“鸵鸟”,另辟蹊径曲线救国。
  朋友所在的美国软件公司,季末时得到一份大单,在签约大局已定的情况下,销售有一天突然无法联系到客户领导。软件公司季末进不了大单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销售团队动用了多方关系,得知这位消失的领导正为离婚所扰,便释然让单子飞一会儿。饱经大风浪的销售赶紧找了另一位主管领导,经过各种磨合,才最终没有跑单。
  不过,这招只对一种“鸵鸟”例外,就是你的老板。
  一次,同事外出旅行回来被老板骂得狗血喷头。起因是他本到了可以休年假的时间,提出申请后,老板始终不表态。同事以为默认等同于许可,便直接走人。他事后很委屈地问我:“不说不就等于默认能走吗?”
  世间有多少默认,唯独默认老板这件不行。我只好对他说:“你回家洗洗睡吧,记得吃药!”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不再逃避的职场
  本文所版面
【第 60 版:观察家·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