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寻找3号账本
本报评论员:李春平
  李春平
  一本合格的预算账本不仅反映政府怎么样花钱,更应该表明政府把钱花在了谁身上。预算这本关乎每一个公民的国家大账本,本也应详细列出钱用在哪些方面,具体又花在哪些用途,以便能监督账本的实际执行。但每年两会对外公布的预算报告,只看见各方面支出,无法知晓在具体用途上花费多少,成了一本糊涂账。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预算报告中应包括预算收入账,预算支出功能分类账以及预算支出经济分类账,按照顺序被称为1号账本、2号账本、3号账本。如果财政预算可以采用两维方式表示,横坐标就是按功能分类的预算,纵坐标则是按经济分类的预算,分别体现预算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预算支出功能分类账,是按功能分类根据钱的用途目的来划分,如用于教育方面、农业方面或公共安全方面,我国目前公开的预算报告即采用功能分类账。教育支出了多少亿,比上年增长多少;科学技术支出多少,比上年增加多少,辅以简短说明,这是每年两会预算报告中的标准格式。这样简单描述的预算功能分类账,能让我们直观看到国家对各大类的投入。但这仅仅是一个大的框架,以教育来说,教师福利支出如何、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投入多少、高等教育科研投入又如何,这样把钱的具体花费和去向都列得一清二楚的,就得靠预算支出经济分类账。
  功能分类的预算只能看个大概,无法了解详情,经济分类的预算又踪迹难寻,这让很多人理解为预算不透明,预算报告在人大的表决赞成率也不断下降。据去年两会期间的公开资料显示,3月14日表决2012年预算草案报告时,赞成率80.1%,创历史新低,如果考虑未按表决器的人数,这一比例更是只有79.8%,是所有表决报告中通过率最低的。
  通过率低表明从普通民众到人大代表对预算报告的要求都提高了,要求预算要更加透明化和公开化,既然如此那何不编制最能体现预算透明化、公开化的经济分类账?
  事实上,能看清用途的财政预算账本经济分类账并非不存在。各部门在最初编制部门预算时,依据的都是归属单位或部门上报的人员经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内容,即是以经济分类账方式编制。部门预算上报后,预算编制部门再根据经济分类账中各项花费所归属的功能,如召开的会议有关于教育,则把这笔花费分流到教育支出,形成功能分类账,对外公布。
  预算账本都摆在那,从技术上看,公开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实却是预算账本对外公布一份、对内流通另一份,存在着“双轨制”。没有公布的原因,部门利益是最大阻碍。如教育支出中,教育部门公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因公出国出访、接待,也划入其中,但具体三公经费是多少,人均花费多少,在经济分类账中则能一目了然。预算报告中经济分类账难寻踪影,公众无法从支出预算中了解三公经费具体是如何分配的,看不到钱是否都花在了刀刃上,这为部门资金的暗箱操作提供条件。
  小户人家过日子,也讲究明明白白,一副算盘打得框框响,每笔钱花在哪些用途上,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国家这本大账,却让人雾里看花,糊里糊涂。预算透明不能只是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人们期待看到的是一份不再遮遮掩掩、充满质疑和不解的预算报告,一本预算支出经济分类账比任何行动更能表现出政府推进预算透明化的决心。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寻找3号账本
  本文所版面
【第 13 版:两会特刊·看住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