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拾穂谈
永康饼
本报评论员:半窗灵鼠斋
  半窗灵鼠斋
  浙江多山,重重叠叠,藏了多少异乡的英雄豪杰,来这些山里隐居,避仇家,力耕作,修道行,制美馔。我在这些多山的地方跑来跑去,会友写生,慢慢发觉:哦!原来浙江很多出名的饮食,来历繁复,出人意料,不仅限于本地稻米,还有很多面麦食品,就遥想,是不是当年随着迁徙的人群,带来这里的呢?
  浙人美馔,品类那是相当的繁复,江河湖海,样样都占一块,单单一个省办满汉全席都富余,倘使要挑一种出来,说老少咸宜,有口皆碑的,筛一遍,当属永康饼,又叫永康肉麦饼。因为我最好的朋友,发小,是永康人,姓陈,言谈中时常拿此物来勾引我,这位陈兄高中以后,就移居上海静安寺,我们邻居做了很多年,反正隔三差五,要对我提起过永康饼这个人间尤物。但是说的虽然极其热闹,往常在他的府上只吃过袋包装的,微波一下,尽管也算酥香满口,和他们口中描述的那种销魂味道,似乎尚有差距,也一直没有详细考究的机会。后来,前年的秋天,随他去了一次浙江,方才遂愿。
  当年高速路过永康休息站,远远眺望此地有名的一块方岩,的角四方大石头,画册上见过,黄宾虹先生在这里也画过写生,吩咐开车朋友,快去,买几只饼来充饥,一会儿热气腾腾地端来了,本地正宗,就是不一样,尽管是休息站卖的,也不同凡响,梅干菜吸足了肉汁,香气四溢,正在那里边吃边赞叹。边上停下来一部黑色保时捷911,下来两个潮男,二代无疑,和我们一样,也是扑过去买了热的永康饼大嚼。彼此相视一笑而已。
  不过我吃过最为精彩的这种饼,是在龙泉,浙江要说山水幽胜,人物醇厚,个人以为最值得推荐的就是龙泉。陈朋友一直说,要推荐一个店,做法胜过休息站的数倍,于是我们酒店也定在这个小铺子的边上。龙泉做永康肉麦饼的这个铺子,早早的开了张,山上的烟岚还没收干净,店里已经坐满了吃早点的客人,多一半就是冲着饼来的。一吃之下,确实好得太多了,口中丰腴融洽,梅干菜的细洁有劲,都不是寻常货色可以替代的,询问了金华永康浦江龙泉的几位好友,人家对我细细道来,原来肉和菜,都要用到上好的原材料,才可以成就这份独特的美味。
  永康饼的好在于,饼皮用麦粉制作,烤制时,不用油,有干、薄、韧、香之妙,馅料看起来普通,多由梅干菜和鲜肉剁成,但因为饼皮不透气,故内里热气充盈,将馅料鲜香之味完全激发,又略带汁水,恰好中和饼皮的干。吃的时候,要先咬个小口子,让热气散出,否则易烫伤,有意思的是:永康属于山区,早年极穷,当地人极俭,本乡俗话“一个铜钿一个命”说的就是永康人,唯做饼极奢,话说那馅里可都是肉啊。难怪陈姓朋友要时时挂在嘴边上了。
  现在条件好了,肉无甚稀奇,对于梅干菜,朋友倒是越来越顶真起来。在北方,内蒙古或者宁夏、新疆,各地人都有自己骄傲的羊肉,总带着一些地方主义的自豪;而在浙江,为了哪里的梅干菜最佳,也是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偏执,很有意思。陈姓朋友一直认为,永康饼的最大秘诀,就是梅干菜的制法和风味,他自己有一套心诀,以后我会仔细地记录下来,以飨同好。鲁迅曾经讥刺同乡绍兴人,说历史上不知道经历了多么大的灾荒,要把所有的东西,连蔬菜都做成腌腊干货,陈兄不以为然,说那不正好证明浙江富庶吗?言辞铮铮,义形于色。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永康饼
  本文所版面
【第 63 版: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