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曾被英国《留声机》杂志评选为世界排名第一的交响乐团,这支乐团在两周前的北京之旅中也创下了另一个“第一”:在演出开始前不到24个小时突然宣布更换指挥,这对于大多数听众来说绝对是头一遭。马里斯·杨松斯大师因病被紧急送回德国,在两场音乐会中顶替他的分别是初出茅庐的苏格兰人罗伊·麦克唐纳与中国指挥家吕嘉,前者除了为许多著名指挥家担任助理之外并没有太多显赫的履历,后者则常年在国内外歌剧院与音乐厅里摸爬滚打,经验十分丰富。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关于这两场音乐会的评论已经见诸各大报端,人们普遍对苏格兰小伙的表现不甚满意,却对吕嘉的表现给出好评。不排除人们心中多少怀着几分对中国指挥家的感情加分,但从现场的观感来看,紧张得几乎要摔倒的麦克唐纳与信心满满、挥洒自如的吕嘉确实不可同日而语。指挥家可能是音乐界最为特殊的工种,技术因素仅仅占据了特别小的比重,舞台上的经验与统治力才是衡量一个人能否胜任这项工作的关键。
正因为此,想成为一名指挥家是如此之困难,要想成为一名靠谱的替补指挥就更难了。只有24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准备,排练时间也许只有两三个小时,曲目量却长达近两个小时,常人恐怕永远都无法想象这是多么大的压力。作为替补指挥,既迫不及待地希望通过这样难得的机会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又担心因过多地改变乐团原有的音乐风格遭致听众的不满,还要与资历远比自己深厚的乐团“老油条”们斗智斗勇。面对已有125年历史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面对由门格尔贝格的时代嫡系流传下来的声音底蕴,如果没有远远超过常人的意志力,恐怕连站上指挥台的勇气都没有。
上世纪70年代时,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已经离开了他任职多年的纽约爱乐乐团。有一次,原定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的指挥家库贝利克突然患病,伯恩斯坦被邀请重返乐团救场。排练时,在整套乐曲只差20小节就要排完时,排练厅的铃声响起,所有乐手都一起抓起乐器,起身离开。据说当时年迈的指挥家几乎落泪,他对助手说,这帮乐手里绝大多数都是我招来的,他们竟然连20个小节都不愿意等。
对于乐迷来说,指挥家是舞台绝对的统治者,是风光无限的明星,然而却极少有人能够体会到从事这项工作所面临的压力,不论是多大的腕儿——即使当今公认最成功的指挥家之一洛林·马泽尔,当年也曾经在错失柏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一职时几近精神崩溃。即使上帝允许我自由选择,我应该也不会选择成为一名指挥家——做一名音乐厅里普普通通的观众无疑更为快乐。不论罗伊·麦克唐纳与吕嘉作为替补指挥的表现究竟如何,我都把掌声献给他们——在谢幕的那一刻,整个世界只有他们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