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外储“冲顶”4万亿的危与机
本报评论员:欧阳晓红
  欧阳晓红
  这几乎是一个短期无解的难题。眼看着中国外汇储备就要“冲顶”4万亿美元,眼看着中国央行继续积累外汇储备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但囿于客观国情,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望洋兴叹,难道真任其投资美债、任其继续膨胀?
  2013年末,中国外储余额达3.82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预测中国外储至今年底或增至4.4万亿美元,外储急增导致外部失衡将会对全球经济带来冲击。
  外汇储备存量管理是指外储运营多元化投资,投资方向不只是美国国债,其未来改革方向可以是通过市场化手段“还汇于民”。控制增量则事关汇率改革,关键是减少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现实是,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的调整,中国外储短期可以腾挪的空间都不大。惟美国国债市场才有足够的容量承载中国巨额外储投资的大盘子已是公开的秘密。这个已长成资本“怪兽”的3.8万亿美元的中国外储,除国力象征外,更是无尽烦恼的源头。
  中国在享受外储带来的“国力强、汇率与宏观经济稳定”好处时,也饱受其带来的“折磨”。光鲜是,居世界第一位的中国外储是日本的3倍,可以对国际投机者产生震慑作用。隐痛是,央行为此付出巨大对冲成本。因为,央行累积外汇储备——其实是一个在公开市场购买美元、吐出基础货币的过程;而由此加大的流动性需要通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与发行央票、回购等操作来对冲,并支付相应成本。
  更何况,此时非彼时,风声鹤唳的新兴市场正面临新一波冲击,“脆弱五国”(巴西、南非、印度、土耳其和印尼)正遭受外资撤离、汇率下跌、股票和债券市场重创等困境。
  尽管目前中国尚无“硬着陆”之忧,但难保趋势不发生改变,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过程,正好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金融改革加快推进相互叠加。
  届时,若央行不干预外汇市场减少购买美元,难保人民币不贬值,资本不出现外流,而那时的外汇储备才可能“消肿”。这一幕在2012年上演过:人民币一度贬值,其时央行曾减少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就是在这一年,中国国际收支曾出现逆差,资本呈流出趋势。
  但有些时候,决策层似乎很难容忍中国国际贸易逆差的结果,也不愿接受进口贸易大于出口的现实。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再现双顺差。在央行的政策意愿“保护”下,人民币坚挺如固,强势至今;于是,中国外汇储备顺势一路飙增。
  这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真相是,中国积累外储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得靠国际收支平衡来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若此时调整,央行不予干预,外部因素冲击下,市场一旦形成人民币贬值预期,其后果将难想象。如此,诸如汇改等金融改革将怎样进行?
  很不巧,中国大力推进金融改革方案的时候,国内、国际风险也到了释放期。于是,当下的中国外汇储备能否发挥金融稳定器作用便显得至关重要。
  国内外危机四伏与风险暗涌的此时,恰逢改革攻坚战,中国正处于压力聚集和叠加期。巨额外汇储备无疑是中国最重要的筹码。正如就应对未来资本流动可能产生的冲击问题上,官方称中国有信心去抵御。因为较充裕的中国外汇储备,可以承受一些资金的流出压力。另外,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红利会逐步释放。
  不过,不同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其时中国经济增速较强,有足够的内生动力,而现在正处于经济调整探底过程中。另外,全球货币紧缩是大趋势,而各国应对资本流动的策略可能加剧该国经济的恶化,中国可能也不例外。
  可能踩错节拍的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如果再次因为危机停下来,或者不得已停摆时,成为资本怪兽的中国外汇储备之宿命将只能是身躯更为庞大、面目更加狰狞。这考验决策层的战略智慧。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外储“冲顶”4万亿的危与机
  本文所版面
【第 15 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