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章搜索:
广告

  推进啤酒大国向“啤酒强国”转变本土啤酒业酝酿“二次技术革命”
  “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会带来一场科技革命。”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实现V型复苏之后,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对于危机下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主动结构调整,中国领导人的视野显然站在了赢得未来国际竞争的高度,框定了“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的转型方向,与之相呼应的是,通过技术变革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正在各行各业轮番上演。
  近期新一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公布,就让很多行业正在进行的技术变革浮出了水面,“基于技术革命的产业调整”已经风雨欲来。
  行业龙头正在成为推动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的关键力量。以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啤酒行业为例,在新获审批的全部5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当中,啤酒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就选择了在青岛啤酒公司启动建设 “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实验室”,并且,由于其明显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技术革命”指向,直指制约中国啤酒行业耗水、耗能比较多的软肋,受到诸多关注和极大期待。
本土啤酒工业亟待转型
  事实上,本土啤酒工业的技术变革已颇为紧迫,近年来业内呼吁“中国应由‘啤酒大国’向‘啤酒强国’发展转变”的声音不绝于耳。
  截止目前,中国有望连续八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年产量达4000万吨,超过传统啤酒大国美国和德国的总和。
  然而,中国还远非“啤酒强国”。啤酒作为舶来品,一直以来国内多数啤酒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啤酒业吨酒利润只有100元的平均水平,导致我国250多家啤酒厂中有近一半处于亏损或微亏的边缘,技术落后极大限制了本土啤酒工业的国际国内发展;另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由于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等原因,不仅国内啤酒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较弱,甚至在国内高端啤酒市场上,国外品牌也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
  有鉴于此,突破行业技术瓶颈,打造基于自主科技的核心竞争优势,对于中国从“啤酒大国”向“啤酒强国”迈进、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去年国家《轻工业振兴规划》获通过,“未来三年培养三个以上啤酒行业国际化品牌”的目标被提上日程,而此时啤酒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也就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以技术变革推进啤酒行业振兴、赢得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
  对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一位长期研究中国啤酒工业的资深行业观察者坦言:啤酒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主要集合包括龙头企业、国家层面甚至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科研力量,解决行业内共性的重大问题……引用计算机技术作比,如果说带动国际大型啤酒集团发展的是 “双核的CPU”,那么带动当下中国啤酒工业的“CPU”或许相差了整整一代,依托青岛啤酒的“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实验室”无疑将给中国啤酒工业一颗强劲的“芯”。
“二次技术革命”浮出水面
  “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实验室”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已经吹响了通过技术变革向 “啤酒强国”发展的集结号。
  一方面,从科研课题的选择上,“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实验室”将致力于“突破啤酒行业高速发展技术瓶颈、解决国内国际啤酒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加速中国啤酒行业国际化发展”,尤其是对制约国内啤酒生产核心技术,特别是解决耗水、耗能较多的问题,使啤酒生产向低碳的、绿色的生产工艺发展,从而使得这些企业对行业能够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另一方面,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国内国际化大型啤酒企业,青岛啤酒公司很多时候都曾发挥了中国啤酒工业技术变革“芯”的作用,带动了本土啤酒工业的技术变革。
  在中国啤酒工业历史上,就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啤酒技术变革得益于青岛啤酒的技术带动:1964年,《青岛啤酒操作法》被全国推广,众多啤酒厂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土地上遍地开花,奠定了如今的中国啤酒工业发展的基础。
  此次,国家科技部启动“啤酒生物酿造工程实验室”建设,让中国啤酒工业第一次拥有了推动啤酒关键技术发展的“引擎”,青岛啤酒不啻又一次充当了中国啤酒业技术变革的“火车头”,只不过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的技术变革是 “直面国际竞争,发挥青岛啤酒技术优势,对赢得未来啤酒国际竞争的顶尖酿造技术发起冲击”。
  而且,身为世界第七大啤酒商,青岛啤酒公司此前一直在啤酒生物发酵领域进行科研攻关,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其科研成果囊括了啤酒行业所有的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理性而言,青岛啤酒也当然希望在经济的“冬天”推动啤酒行业的大变革,这对于雄心勃勃意欲“在冬天里有所作为”的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而言,也意味着有相当的空间可供整合,从而在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下最终改写世界啤酒格局。
  青岛啤酒公司并不讳言,与国家科技部一起筹建“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意欲掀起中国啤酒工业的“技术革命”。在青啤公司总酿酒师董建军看来:“上世纪60年代,《青岛啤酒操作法》被全国推广,掀起了国内第一次啤酒技术变革的热潮,直接催生了本土啤酒工业的大繁荣,上世纪90年代被并购的众多啤酒企业大多发源于此。青岛啤酒作为行业领导者,一直引领中国啤酒技术的变革。此次与国家科技部共同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与国家一起致力于啤酒工业的‘二次技术革命’,带领中国啤酒工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而升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更有利于整合国际国内专业的人才和机构参与课题研究,相信凭借青岛啤酒目前拥有国际领先的实验设备和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加之国家提供最完备的软硬件措施和研发环境,精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项目选题,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必将带动中国啤酒行业的技术水平向国际前沿发展。
青啤带动作用值得期待
  对于青岛啤酒技术带动“啤酒强国”转型,业内普遍看好。在某次谈及青岛啤酒自主开发的一项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时,中国啤酒分会会长肖德润评价道:“在啤酒生产的过程中如应用此项技术,将节约近三分之一的能耗,可以把中国啤酒行业与国外的差距缩短20年。”
  一直以来,青岛啤酒的科技研发,直击行业技术短板,缩短了中国啤酒业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成为国家科研合作和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青岛啤酒一直在多个领域引领中国啤酒行业技术创新,2002年的《啤酒风味物质图谱技术》、2006年的《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是啤酒行业仅有的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啤酒行业世界500强品牌,世界第七大啤酒商,青岛啤酒有着一百年专业做啤酒的技术积淀,并在关键技术领域与美国、日本等的世界知名啤酒商有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合作,青啤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并成为其国际化发展的关键竞争力之一。
  由于技术上的优势,青岛啤酒一直以品质优良著称于世,是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品牌之一,即便在当今竞争最为激烈的美国市场,青岛啤酒的竞争力也相当明显——半打当地啤酒3.99美元,而半打青岛啤酒售价7.99美元,也正因为如此,青岛啤酒在美国被认为是“中国的形象使者”。
  事实证明,伴随着低碳、节能等啤酒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青岛啤酒正逐步构建的啤酒“绿色酿造”标准正表现出相当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帮助青啤实现逆势发展,去年前三季度利润增长近八成。
  正如啤酒行业协会一位领导所指出,“依托龙头企业,以整个行业的共性、关键前沿技术为研究方向,成果为行业共享,带动整个行业发展——这是国家对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诸多啤酒企业当中,科技部选择青岛啤酒本身就已经暗示了这样的期待。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啤酒行业的第一部质量标准就是在整理青岛啤酒的企业标准上出台的,此后,青岛啤酒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62项,并将产品质量的内控标准一直保持在高于国家标准的水平,而且生产全过程涉及的所有原材料质量标准,均高于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国际标准的直接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家重点实验室落驻青岛啤酒也意味着,新的啤酒行业国家质量标准有望在未来几年进行调整,并最终推动行业“技术变革”。
  或许,复制青岛啤酒技术带动国际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并通过青岛啤酒技术研发优势带动中国啤酒工业技术变革,从而赢得未来国际竞争,的确颇为值得期待。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广告
  本文所版面
【第 27 版:领军者看2010】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