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时尚圈
本报评论员:王欣
  冷眼观潮
王欣
  在当今中国,一个常年阅读时尚杂志,在大街上曾被人邀请过街拍,去过几场品牌派对,认识三两野模或化妆师的青年,基本就可以宣传自己“混时尚圈”。
  这就好比自学考试,完成上述几门课程后,自己给自己颁发一个学位证书。有了这张虚拟证书,你能肆意指摘他人的衣着打扮及生活方式,在社交网络上转发权威人士的言论以示你和他处于同一语境,在个人空间里用修饰过的自拍照与精心安排在照片中露出的名牌用品为自己构筑出一个完全如浮云般的冒牌名媛生活。
  如果这样还无法满足你,如果你对于自我实现还有更高需求,那巴黎米兰的时装秀场你也想去坐坐,那世界排名前50的顶级模特你也想拍拍,那动辄数十万一件的高级订制你也想摸摸,那一线女明星高级男公关你也想与之勾肩搭背姐妹相称,那么,你则需要从“时尚圈”进入到真正的时尚行业。
  在中国,时尚行业特指在报摊或酒店大堂能看得见买得着、至少采用60克以上铜版纸印刷、选题紧密围绕着“你穿这件衣服更像成功人士”展开的报刊杂志。凡是在此类媒体中工作过的编辑记者助理,都能称作“时尚圈人”。“时尚圈人”和“混时尚圈的”是一种相互厌恶却又无助共生的关系。一方面,“时尚圈人”需要“混时尚圈的”通过论坛、微博不停的公开讨论自己,比如“谁谁谁被某某杂志挖走担任时装总监”了、“谁谁谁去了时装周还和某女明星坐第一排”了……所有这些小道传播、照片转发会让“时尚圈人”觉得自己很重要,就好像电影里穿PRADA的女魔头,活在众目围观里活在风口浪尖上,这感觉,就是爽!另一方面,“时尚圈人”害怕“混时尚圈的”某一天突然时来运转成了自己的同事,又特别承受不了某些“混时尚圈的”对自己工作能力、时尚品味、人品人缘进行批判性的点评,因此,“时尚圈人”通常对“混时尚圈的”充满各种不屑与敌视;同样的,对于“混时尚圈的”来说,频繁且积极的讨论“时尚圈人”工作进展、人事变动、社交轶事,会有一种是在讨论自己行业的事的错觉,而且关注此类信息,总有时候就成了自己进入时尚行业的机会。同时,他们也能感受来自某些“时尚圈人”的轻视与恶意,于是,在对方来头不大的情况下,“混时尚圈的”会不遗余力的与“时尚圈人”掐架。
  就在前不久,因为某个著名的时尚圈论坛对某“时尚圈资深人士”所在的杂志进行了批判性点评,双方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微博骂战。“时尚圈资深人士”从始至终保持了一个论调——你们是一群得不到机会当不了大腕编辑的乡巴佬,对我们就是羡慕嫉妒恨!而论坛里“混时尚圈的”从始至终也保持了一个论调——几年前你也没入行,如今也混得不咋地,装什么爷爷?!当然,从始至终坚持参与评论、煽惑、转发、围观此骂战的,不是“时尚圈人”就是“混时尚圈的”,拢共2、300人,唱戏的是自己,听戏的也是自己。除此之外的其余大众,表示淡定与漠视。所以说,这时尚本没有圈,装的人太多了,也就装成了圈。圈里的人害怕出去,圈外的人,也真没觉得这里有个圈。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时尚圈
  本文所版面
【第 59 版: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