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健康恐慌时代的有限责任
本报评论员:扁鹅
  医子禅
扁鹅
郁闷微博:现在还有什么食品是安全的啊?再这样下去,我会考虑只吃清洁的牙膏度日,直到有一天新闻曝光这些牙膏是用垃圾加工的~~~
跟帖回复之一:恩,现在我一上网就心惊肉跳,无数的负面信息啊,好像什么日用品东西都致癌,让人怎么活啊!
跟帖回复之二:感觉报纸记者都是医生投胎的,天天拿健康说事。搞得我们不关注健康就像是犯罪。问题是我们知道的健康问题太多,但又没法解决啊,做个现代人真累。
跟帖回复之三:太悲观了吧,我就根本不看网上什么所谓的保健知识和健康新闻,眼不见心不烦!
  这个时代的国人在健康方面并没有比以前更高的“安全感”,我们在面对近期发酵于海峡对岸的塑化剂事件时,依然有寒意袭人的崩溃感觉。一边是不断上升的健康标准和需求,一边是各类匪夷所思的食品安全事件,两者的碰撞导致了巨大的公众心理落差。此外,通过高速发展的信息手段,各种健康警告信息铺天盖地般的袭来,而相应的解答信息却远远不够。主动地,抑或是被动地,我们进入到一个“健康恐慌时代”。
  要破解这样的恐慌,有效的方法则是理性地对待社会和个人在健康问题上的责任。近些年,政论上谈到“责任”,说得最多的当属“有限责任”问题。就行政部门层面来说,但凡遇到塑化剂之类的事件,往往是无奈地两手一摊:“这些毒物本不在例行的检测目录中”。但是,民粹的声音常常让各级部门惶惶不安,忙不迭地增加各类检测指标、扩大检测范围。但诸多事例证明,行政部门越是扩大职权、承担无限责任,行政效率就越低,最终陷入恶性循环。检测的范围永远赶不上奸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好的办法,还是承担好自己的有限责任,在既有的检测范围内,形成有效的威慑力,让奸商们有贼心没贼胆。
  在正确对待健康问题方面,社会和个人同样也离不开“有限责任”。
  这些年,社会媒介在对待公众健康的问题上,完全一副承担无限责任的架势:某某化妆品致癌,某某食物致不孕,各类未经专业筛选滤过的健康恐吓信息比比皆是,但又无法向公众提供可行的应对策略。在这样的媒介渲染之下,很多公众个人似乎也对自身健康表现出“无限责任”的态度,跟着媒体团团转,经历了各种提心吊胆,对各类健康信息异常敏感、已变得“伤不起”。
  人的精力有限,我们对于人类自身生命与健康的认识亦很有限。我们在传播和接纳健康信息时,都应秉承“有限责任”。把我们的主要关注点放在已有定论的、有成熟应对方式的健康信息上面。至于未知的、没有定论的健康信息,在学术层面进行讨论还是可以的,你若是拿来吓唬自己或者吓唬别人都不可取。对于太多的健康难题,劝您还是别耗费太多脑筋、给自己增添太多压力。术业有专攻,把它们留给医生和科学家们去挠头。
  其实,单单是已有定论的“有限责任”就够我们忙活的了。一个月前,最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这部指南具有很高的高血压保健实用价值,但并没有引起主流媒体的特别关注。该指南有不少理念更新,尤其是高血压非药物诊疗(生活方式干预,即预防与保健)一节。指南中给出了“有限的”对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等。可贵的是,指南给出了量化指标,例如限制饮酒方面:白酒,50ml;葡萄酒(或米酒),100ml;啤酒,300ml。可以说,只有这样简单可行的保健策略才能给我们的公众带来健康信心而不是心理负担。
  放松心态,做个有限责任的健康人。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健康恐慌时代的有限责任
  本文所版面
【第 59 版: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