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铁道部在掩饰什么?
本报评论员:陈哲
  陈哲
  中国铁道部在处理温州“7·23动车事故”的第二天,便给出初步调查事故原因:“雷击说”。“为了更好地抢救”,火车头被掩埋,同时掩埋的,还有可能拼凑出事故真相的证件碎片。
  虽然事发时间地点,的确出现雷暴天气,但特殊天气情况显然无法解释如此重大事故的发生。
  笔者采访温州南站工作人员,希望获得列车运行记录,遭到极大反弹,可见将事故归咎于雷击一说,何等经不起考验。
  事实上,在这场重大灾难面前,铁道部和公众关注的重心出现了极大分歧——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提出“快速恢复通车”,而公众期待的是对事故信息发布的公开、透明。
  铁道部“抢速度”、“高效”的处理方式,显示出对人性的冷漠,而为了实现尽快通车,对受害家庭和全社会真相知情权不尊敬,更是为人们所诟病。
  有理由相信,正是铁道部对安全的漠视,过于追求经济速度,忽视此前“京沪高铁四天内的三起事故”,使得中国高铁再度发生惨剧。而惨剧发生后,人的性命、生存环境遭到严重威胁,更是没有任何的经济利益可与之相提并论。
  处理的手段,显示出“铁老大”的官本位主义,而发言人王勇平脱口而出的“奇迹说”和“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的解释,更是轻浮和轻率。
  对于这起事故,带病奔赴现场的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得出一个实事求是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事故原因调查结果一定要对人民负责”。
  这样的结论如何得出?七天来,铁道部门相继就事故原因,给出多个版本:雷击、信号设备缺陷、“调度预警不及时”等。一家为动车提供信号系统设计单位在公司网站上发布了道歉信。
  没有人告知,信号设备的“严重缺陷”是如何通过监督检测程序的。公众期待的,也并非是最终的一纸结果,而是对隐患的修正、更为有效的监督。
  相关部门显然还未做好公开、透明的准备。在事发次日的事故协调会上,拒绝更多媒体介入,只选择少数中央媒体报道。在赔偿方面,竟传出相关部门希冀以“奖励”的方式,安抚家属,以求尽快解决。
  反观日本,近年最严重的铁道事故——福知山线脱轨事故的调查报告,经第三方专家独立两年调查,方告完成,甚至标明车厢内乘客,在脱轨前和受撞击后,身体的最终位置,并将列车残骸妥善保存,电脑模拟事发原因。
  而德国1998年的ICE高铁轮箍破裂事故中,终止ICE运营并全面检查,最高时速降至160公里,更换所有车轮及不安全车窗,向每名遇难者家属发放3万马克,两名官员、1名工程师被控过失杀人。每名工程师罚1万欧元。并且,全国反思,每年6月21日定为中央追悼日,为所有遇难者立碑。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对重大事故的漠然,草草收场,就是对下一场事故的姑息。事故调查组表示,调查结果争取于9月中旬向社会公布,我们期待“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真相。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铁道部在掩饰什么?
  本文所版面
【第 15 版:温州没有奇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