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魔鬼食谱
本报评论员:伊莎贝
  餐桌启示录
伊莎贝
  有一阵子,我很想收集、撰写一本《魔鬼食谱》,但大概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
  启发我这一“灵感”的,一是有个潮州籍的朋友说过,他用“咖啡配咸酸”——咸酸就是潮州咸菜,二是村上春树著名的可口可乐浇热蛋糕。能想出这么魔鬼的配搭,让人听了——还别说吃了——就很崩溃,我觉得也很有才,因为只要差一点点,就够不上魔鬼的级别。
  比如上海的阿山饭店,专做浓油赤酱不打折扣的本帮菜,每次总要打包吃剩下的猪油八宝饭,打车去虹桥一家日式咖啡店——白花花的猪油八宝饭配黑漆漆的日式清咖啡,因为猪油八宝饭其实有一股细致的清香,和带点酸度的清咖啡是绝配,如果把咖啡换成星巴克的拿铁或摩卡,就只能上魔鬼食谱了。
  对于食物和食物,食物和饮料配搭的微妙学问,我觉得一向是被中餐狠狠忽视的问题。近年来中餐厅热衷为客人提供的热玉米汁或酸奶,大概是以健康的理由,其实和几乎所有菜式都不搭,吃不好,还显得没有文化。西餐餐桌上基本只会出现清水和酒,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港式茶餐厅的奶茶、西洋菜蜜、咸柠七,那是有悠久的传统的,但也更适合单独喝。茶餐厅的中西食物,看似只是几样东西变来变去,却互相都不搭配,最好是孤行。一煲煲得完美的煲仔饭,或一碟炒得恰好的炒粉,其实自身已经是完美的存在,哪怕配一盘青菜或一杯奶茶,都是不适当的。有一个关于老外不会吃中餐的笑话,说他们在中餐馆,点一碟炒饭配白饭吃,其实如果炒饭有点油腻的话,白饭还真比炒菜好配。中餐幸亏有白米饭,遇到青菜或蒸鱼能带出甜味,遇到红烧肉、肥肠又解腻,真正百搭。
  还有多数中餐厅的问题是太把顾客当上帝,生怕顾客坐在粤菜馆里,忽然想吃辣,或坐在上海餐馆里,却想吃湖南的剁椒鱼头,所以菜单上往往有太多的选择。我看了美食家费雪(M.F.K.Fisher)写的书,说她有一次请客,怕“侍应生等在一旁,食客们深思熟虑,支支吾吾”的尴尬场面出现,预先替所有客人点好了菜,把客人感动得几乎“热泪盈眶”,很是诧异,我本以为只有中餐才有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由一个有经验又懂饮食的人点好所有的菜,各点各的一定惨不忍睹。
  有经验又懂饮食的人,不但要照顾食材和烹饪手法的多样化,餐桌上出现两道鱼菜,或两只砂锅都算失误,而且要考虑到菜式的“调性”,其实清蒸鱼和红烧肉最好不要出现在一张桌子上,因为调性差太远了。当然,如果实在人多,要照顾到嗜辣的有两个辣菜,不吃猪肉的要保证有两道菜绝无猪肉的影子,有老外的话,还要有烤鸭、黑椒牛柳粒等取悦他们的菜,那这一桌基本就累死点菜的人,也和美食没有什么关系了。
  同桌吃饭,我最怕那种坐在巴塞罗那港口吃海鲜,却忽然想喝黑啤的人,每一口黑啤都压住海鲜的鲜甜,带出满嘴苦味。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魔鬼食谱
  本文所版面
【第 57 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