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瘤生活
本报评论员:扁鹅
  医子禅
扁鹅
郁闷微博:我今天去医院拿亲戚的检查报告,是恶性的,怎么办,要不要告诉他?跟帖回复之一:不要告诉吧。至少先瞒着一段时间,跟他家属商量商量。跟帖回复之二:我在国外的时候,听说那里基本上都是要明确告诉患者的,有利于治疗啊。
  式微,式微,胡不归?
  这是《诗经·邶风·式微》里的问句。“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回答很无奈,为了君主,不得歇息。如今,君主不再,但天黑了,依然有很多人回不了家。
  物以类聚。7月的下旬,一群习惯了披星戴月的白领们,围聚在刚刚因胃癌去世的年轻女职员“wendy0726”的微博,唏嘘感慨“珍惜健康”。不过,当他们散去,多数人依然会回到“胡不归”的生活中。该谴责他们吗?不,这是一种现代《式微》的无奈。他们的心,已经很累了。
  如今的我们越来越多地被笼罩在肿瘤的阴影里。统计数据会让很多人认为这个时代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令人震惊的增长——“不是在与恶性肿瘤抗争,就是在跑步通向恶性肿瘤的路上”。其实不然,与一百年前相比,人们罹患恶性肿瘤的概率可能没啥太大的变化。更为准确的表述应该是,突飞猛进的诊断技术让我们提高了肿瘤的检出率。
  问题是,相对于诊断技术的大步向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技术依然步履蹒跚。按说应该高兴,因为我们比前人好很多,至少知道自己的真正死因。但“真相”让很多人多出一些纠结,而这些纠结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种纠结向后,是对肿瘤转归结果的恐惧。往往为了避免患者的恐惧,整个家庭从上到下编织着所谓“善意”的谎言。但这样的“保护”,实际上剥夺了患者对生命的知情权。被同病房一大堆肿瘤患者包围着,智商再低的人也会对自己的疾病猜个七八分。更为严重的是,病情隐瞒不利于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配合治疗,一旦患者私下得知真相,反而常出现极端举动。
  一种纠结向前,是对肿瘤发生原因的追悔。这种纠结很现代化,并且具有社会传染性。生活压力、工作忙碌、空气污染,我们周围的几乎一切都被证实与肿瘤发生有关。各种危言耸听的“防癌健康指导”铺天盖地。各种自相矛盾的“治未病”理论应运而生。可怜的白领们加着班,心事重重,幻想着癌肿在体内增生。一地鸡毛。
  我们处在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科技的有限进步反而让我们倍感焦躁、无助。把困扰留给医生和科学家们吧!大众要做的,仅是心理上的平和对待。
  真相,可以带来更深入的理解,摆正生命的轨道。所以,快速的节奏中,少一些恐吓式的健康宣传,多一些人性化的安慰与指导,能避免多重信号的紊乱。对,就像个理想中谦逊的“高速铁路”。
  总有困难,但,甩掉负担,坦率勇敢,这才是我们健康的“瘤生活”。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瘤生活
  本文所版面
【第 59 版: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