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上汽大通:寻求商用车的市场突破
本报评论员:刘晓林
  刘晓林
  4月23日,上汽集团旗下诞生仅一年的商用车品牌上汽MAXUS大通品牌与智利经销商签下了进军南美市场的协议。与此同时,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商用车公司”)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合作,全球首发了“InteCare行翼通”全网智能价值解决方案,不仅在旗下MAXUS大通品牌上全面应用,还宣布“以突破性的商用车车联网技术,引领商用车行业迈入全网智能新时代”。
  这与国内商用车的总体局势形成鲜明对比,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在2011年的持续低迷基础上,中国商用车市场将进入5年的行业下滑周期,油耗和环保的压力可能让国内商用车企的利润进一步下滑。
  在一片凄风苦雨中,上汽MAXUS大通开辟的商用车蓝海让同行侧目。
  海外布局
  智利Kaufmann集团旗下的Mo-tores de Los Andes汽车销售公司(Andes Motor)是智利最主要的汽车经销商之一,与该公司签下经销协议,预示着上汽MAXUS大通即将拉开它在中南美洲市场的序幕。也是继进入东盟、非洲和亚太市场之后,上汽商用车践行国际化战略的又一坐标。
  2009 年,上汽集团全面收购了处于停产状态的英国商用车公司LDV,并借此拥有了发展高端商用车的基础——MAXUS 品牌知识产权及技术平台,上汽将MAXUS引入中国并命名为“MAXUS大通”,2011年3月,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上汽收购的不仅是MAXUS的技术,还有其完整的全球销售网络。在大通“一开始投产就是左舵、右舵同时生产”、国内和东南亚的同步上市的战略下,截至2011年末,上汽MAXUS大通品牌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体系初见规模,在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取得了实质突破。
  与智利的签约将有力推动上汽MAXUS大通在拉美地区版图的形成。此外,上汽商用车与拉美地区的哥伦比亚和秘鲁之间的合作也按照计划开展,同时正与巴西、俄罗斯、中东、北非、土耳其等地的合作伙伴进行洽谈。
  2011年2月“大通”品牌发布时,上汽提出的“用乘用车的模式打造商用车”的思路。显然,上汽乘用车自主品牌荣威名爵的国际化路线已经被成功地复制到了商用车身上。
  国内营销网络方面,一年下来大通在国内拥有近40家经销商,还有另外将近70家售后服务商专门提供售后服务。上汽商用车公司总经理蓝青松表示,今年的网络将会建到120家,售后服务也会同步增加。
  另一个市场
  4月底,在“InteCare行翼通”全网智能价值解决方案全球首发的同时,作为联合开发者的上汽商用车公司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InteCare行翼通”,以校车车载信息服务为切入点,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3G技术综合应用于校车等商用车上。
  但在乘用车车联网技术展现出的市场效益指引下,上汽商用车显然看到了一片尚未开发的新蓝海。
  在本次合作中,上汽大通商用车全系列车将预置CDMA芯片,利用中国电信的无处不在的3G无线网络,对车辆的状况进行实时的管理和监控。但更值得关注的是,“InteCare行翼通”不仅仅是一项车联网技术,更是上汽商用车的一项新的“生意”。
  这起合作的模式是:中国电信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车联网平台,与上汽商用车共同开发和运营车载信息产品。也就是说,这是两个行业里的龙头企业联手开发一个双方共同拥有的品牌,下一步就是共同运营,实现共同的商业效益。
  而对于“InteCare行翼通”的商业前景,按照蓝青松的理解,“以前车载信息系统的服务主要是面对私人客户,而无论是从技术的成熟度还是从业务的需求上讲,随着IT技术的发展,商用车客户的需求应该更急迫。”
  蓝青松为InteCare行翼通定下的推广目标是校车和物流两个正在快速扩容的细分市场,在他看来,车联网的商用化会很快。“等到这个临界点到了之后,这个市场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国内商用车传统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在商用车车载信息技术上抢得先机,不失为扩大市场份额的蹊径,且这种模式会将上汽的商用车产业链进一步拓展。蓝青松认为,“从蓝海、红海角度看,今后如果能从整车企业参与到商用车后市场服务的运营中去,为运营商提供价值,那么我们也会得到额外的价值。”
  经济观察报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上汽大通:寻求商用车的市场突破
  本文所版面
【第 36 版: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