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冒险者简史
本报评论员:陆新之
陆新之 “历史喜爱英勇豪迈的事迹,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这是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在《神秘岛》中的感慨。事实上,喜爱英勇豪迈的不是历史,而是记录历史的人。真正谴责那些豪迈事迹所造成的后果的,才是历史本身。很明显,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有时,一些看上去十分真实的豪言壮语到头来被证明是不折不扣的误会。 新中国的60多年轨迹截然分成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又因为辛酸探索造成了这样或那样的误会。这一本《喧嚣与轮回:中国商业记忆1950-2012》是这段足够长的历史之中,与商业有关的重要人物与重要事件的第一次全面重现的尝试。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由初稿的六十多万字到定稿的四十余万字,相当多的细节是暂时放弃了。但是字里行间,依然能够让我们体验到商业在中国过去六十年的心跳与体温。 1950年至1977年,商业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很边缘化,商业活动不是社会的主流,商业人物不是社会的中坚,商业事件不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即便如此,在这近三十年的时光中,依然有一些影响了未来中国商业格局的人物和事件值得记录。 他们也许是红色资本家,以实业报国,他们中有陈嘉庚、卢作孚、王光英、荣毅仁;他们也许是勤勉的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传奇,他们中有史汝楫、王选、王进喜;他们也许是政治家,左右着一时的时局发展,他们中有陈云、陈永贵、郭凤莲……即便是在商业环境一片荒漠的年代,他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在新中国的商业发展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产生了无可磨灭的影响,他们是铸就历史的棋子。 到了1978年之后,中国的商业虽然还是进一步退两步地野蛮生长,但是更加粗暴的商业化浪潮席卷了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商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引擎之一,越来越多的商业人物跃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和他们身上发生的事件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历史具有延续性,说1949年的中国是一个“无商时代”未免太过夸大其辞,但正如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史》中的断言,“在中国这部历史长剧的发展中,中国商人阶级,没有占据显要位置。它只是一个配角——也许有几句台词——听命于帝王、官僚、外交官、将军、宣传家和党魁的摆布”。1949年的巨变,为后来商人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从跑龙套到担任主角、从“无商不奸”的社会认同到“为富也仁”的同理心,这个过程漫长,但是趋势坚定。“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活力的一个标志是,几乎每隔几年,中外经济学家们就不得不换一套思路,采用新的语言或概念,来描述分析中国新的经济现象。”而被代言的商人或者说企业家们,正在中国大地上奔忙、营役与博弈,在贪婪地追逐利润的同时,也慷慨地创造着就业机会与税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