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总听身边的台湾人说离开台湾最不习惯的是早餐吃不好。一开始我非常不解,因为说这话的许多人还是生活在有饮早茶习惯的广东地区。台湾人有一大堆理由反驳:去茶楼太麻烦,点心全是粤式的;去宾馆,太贵,食物太西化;街边小店小摊太分散,吃得太单一……听得我翻白眼。直到我体验过台湾的早餐,才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记得我第一次去台北,老公不到7点就催我起床出门吃早餐。从家门口的“美而美”三明治+好立克吃起,再到对街的肉松饭团+米浆,“金峰”的卤肉饭+肉羹,一路吃到“盛园”的烧饼油条+豆浆。第二天一早又奔龙山寺:周记的肉粥+红烧肉、鲨鱼腌,苏记油粿+肉圆,一心鹅肉饭、丰源排骨酥面……第三天早上接着去东门市场吃罗妈妈米粉汤+白切猪杂,江伯伯花生豆花。第四天则是巷弄咖啡店自烘现磨的意式咖啡,配上有几种抹酱的贝果,还有堆满鲜果和奶油的松饼。第五天,第六天……一周下来,早餐从中到西,既丰盛又不重样,而且价格非常便宜。当然,这声势浩大的吃法属于久没回台湾的“突击解馋”,平日里台湾人会从容地每天挑一两家不同特色的店喂饱自己。不用跑远,通常住宅区周围就有十数种风格各异、口味不同的选择。“想到每天都有不同的早餐吃,早起上班变得很有动力。”作为吃货的老公感叹。
以上是台北的早餐,到了台南又有不一样的精彩:虱目鱼系列小吃、当归羊肉、虾仁饭+鸭蛋烫、米糕+卤蛋、花生素粽、碗粿……台南人对虱目鱼的痴迷是众所周知的,而这种痴迷从清晨便开始了。著名的阿堂咸粥凌晨5点开门营业,到七八点便开始排长队。阿堂以料理虱目鱼闻名,一店之内便能将虱目鱼从头吃到尾,从里尝到外。招牌的虱目鱼综合咸粥里有拆散的虱目鱼肉、鱼皮,还有土托鱼、蚵仔、菜脯、油葱酥、韭菜花……粥是用虱目鱼骨和其他小海鲜熬成的高汤直接熬煮生米制成,每颗米粒都吸饱汤汁,鲜得掉眉毛。除此之外,还有酱煮虱目鱼头、汆烫虱目鱼皮、虱目鱼丸汤、煎虱目腹……最震惊的是煎虱目鱼肠,在我过去的人生经验里鱼内脏这种东西只有猫才会感兴趣,想不到台南人竟拿它当早餐。在当地人强烈怂恿下,我捏着鼻子夹起一团,里面除了肠,还有肝、肫、心,沾着胡椒盐吃下,不但一点不腥,鲜嫩之中透着煎炸的干香。虱目鱼全身密布200多根小刺,可吃虱目鱼料理时却完全不用担心卡到喉咙,鱼贩和厨师已用沿袭多年的技艺将鱼刺避开或剔除。一条小小的虱目鱼凝结了多少民间智慧!
台湾早餐店大多小小旧旧的,看起来虽不起眼,可动辄就有三五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历史。这些老店大多是家族式经营,几代人薪火相传就为做好一碗粥、一块饼。而食客从欢蹦乱跳的小童吃到头发花白的老者,过去是父母带他来吃,如今是他带儿女甚至孙辈来光顾。手头再忙,店家也不忘跟熟客攀谈几句,而熟识的客人之间也会边吃边扯些家长里短。对我这个外乡人来说,这鲜活质朴的人情味和兢兢业业的手艺坚持,甚至比丰盛的美食更加动人。